[发明专利]顶板排水结构及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8857.X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8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君;钟慧华;常煜;梁晋恺;朱阳星;崔子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4D11/02 | 分类号: | E04D11/02;E04D1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刘佩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顶板 排水 结构 构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板排水结构及构造,包括楼板层、找坡层、第一阻隔构件、防水层及饰面层;楼板层背向室内空间的一侧形成分仓面,第一阻隔构件凸设于楼板层具有分仓面的一侧将楼板层划分为至少两个排水区域,位于每个排水区域的楼板层与相应的第一阻隔构件界定形成排水仓,每个排水仓对应的排水区域设置找坡层,找坡层的最低处与地漏件连通,防水层铺设于所述找坡层背离所述楼板层的一侧,饰面层铺设于防水层背离找坡层的一侧。如此,通过将顶板布局划分成若干排水仓,并通过铺设防水层实现有效的防水,当顶板顶板出现渗漏水情况时,只需排查可见水渍渗漏处所在的排水仓即可快速的寻找到漏水点进行封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顶板排水结构及构造。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当前高密度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大规模及大体量建筑拔地而起,与此同时,人们对房屋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突出的一点表现在对建筑屋面顶板的防水性能上。
随着大规模及大体量建筑的增多,屋面及顶板雨水渗漏现象也比较普遍。在高温湿热地区,大型重荷载屋面及地下室顶板所做的防水一般都只做常规防水处理,在后期的运营使用中,会存在由于湿热变化、荷载变化等原因造成顶板结构及构造层次老化开裂,形成漏水渗水的隐患。
由于毛细作用,当大型建筑顶板或地下室顶板出现渗漏水情况时,往往可见水渍渗漏处并非真正漏水点。因此在漏水点的排查中,需要大面积铲除顶板的构造层次来进行漏水点查找,实际工程中排查真正的漏水点十分困难。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重荷载屋面及地下室顶板排查漏水点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分区快速找到漏水点的顶板排水结构及构造,并提供一种可防水、保温、承重的顶板排水结构及构造。
一种顶板排水结构及构造,包括:
楼板层,所述楼板层背向室内空间的一侧形成分仓面;
第一阻隔构件,所述第一阻隔构件凸设于所述楼板层具有所述分仓面的一侧以将所述楼板层划分为至少两个排水区域,位于每个所述排水区域的所述楼板层与相应的所述第一阻隔构件界定形成排水仓;
找坡层,每个所述排水仓对应的所述排水区域设有所述找坡层;
地漏件,每个所述排水区域设有所述地漏件,所述地漏件贯穿所述找坡层及所述楼板层设置,且所述地漏件的入口端与所述找坡层背离所述楼板层一侧的最低处连通;
防水层,所述防水层铺设于所述找坡层背离所述楼板层的一侧;
饰面层,所述饰面层铺设于所述防水层背离所述找坡层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隔构件沿垂直于所述分仓面的方向凸设于所述楼板层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阻隔构件为反坎,所述反坎凸出所述分仓面的高度为50~10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层包括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一防水层铺设于所述找坡层上,所述第二防水层铺设在所述第一防水层背离所述找坡层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板排水结构及构造还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铺设于所述防水层及所述饰面层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应每个所述排水区域的所述保温层背离所述防水层的一侧与所述找坡层具有相同的坡度,所述保温层背离所述防水层一侧的最低处与所述地漏件的入口端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板排水结构及构造还包括隔离层及保护层,所述隔离层设置在所述防水层与所述饰面层之间,所述保护层设置于所述隔离层与所述饰面层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层内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通所述保护层的伸缩通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设计院,未经广州市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88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