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远红外电热膜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2110308452.6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9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江;李峰;沈珍辉;周红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汉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03 | 分类号: | H05B3/03;H05B3/14;H05B3/2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电热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红外电热膜及其制作方法。所述制作方法包括:采用狭缝涂布的方式在基膜上形成电极浆料,使所述电极浆料干燥固化而形成电极;采用狭缝涂布的方式在所述基膜上形成碳膜浆料,所述碳膜浆料至少覆盖所述电极的部分或全部,使所述碳膜浆料干燥固化而形成碳膜,从而形成所述的远红外电热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红外电热膜的制作方法,可以实现银浆电极和碳浆涂层的同步高效涂布,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不良率;同时也解决了电热膜在裁切时边缘漏电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涉及一种远红外电热膜及其制作方法,属于电热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电热膜作为一种舒适、节能的远红外辐射地面供暖系统,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作为一种远红外辐射产品,不同发热面积、形状、功率的电热膜,其电热辐射转化效率也有着不同的节能效果。依据GB/T7287-2008中定义的热像测量法,电热辐射转换效率计算公式:η=Sσ(Tr4-T04)/P,相同功率,发热面积越大,平均辐射温度越高,电热辐射转化效率越高,因此整面发热的电热膜从理论上具有极高的电热辐射转化效率。
依据导电剂类型,现有市面上大部分电热膜导电层使用的导电油墨,通常是由石墨粉或短切碳纤维粉作为导电添加剂配制而成,由于导电颗粒为微米级,因此需要增加导电剂填充量而达到电热膜导电层方块电阻的设计要求,造成在涂膜时电热膜导电层的附着力较差,需要制成图案状的发热体(空白处依靠胶膜固定)才能保证电热膜导电层不脱层、不开胶。
依据工艺实现方式,上述导电层以石墨粉或短切碳纤维粉为主的电热膜的印刷方式通常为丝网印刷或者凹版印刷工艺,传统的丝网印刷的工作原理是将电热膜图案制成网版,利用刮刀在网版上刮涂导电油墨印于电热膜基材上,烘干后形成电热膜条幅状或多孔状图案;凹版印刷工艺通常是将电热膜图案雕刻于凹版辊上,通过凹版辊将油墨转印于电热膜基材上,烘干后形成电热膜条幅状或多孔状图案。
电热膜生产设备需要具备较高的涂布精度,尤其是对于发热涂层厚度均一性有较高的要求,传统的丝网印刷工艺存在工作效率低,印刷涂层厚度均一性差等缺点,并且网版使用寿命有限,需定期更换网版。凹版印刷工艺存在油墨物性适用性窄(油墨粘度要适应凹版辊转印要求),一些水性低粘性导电油墨无法涂布等缺点;依据整面发热电热膜的结构特点,市面上大部分整面发热的电热膜,由于使用微凹连续整面涂布技术,在裁切成标准长度片材时,裁切边缘容易裸露导电层,尤其是电热膜屏蔽层极易与导电层接触短路、打火,不利于电热膜整体的绝缘和封装,特别是在实际应用时遇到湿气时,会造成电热膜漏电或使用寿命减短。因此,亟待开发一种整面发热、结构安全的远红外电热膜的涂布设备及制备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红外电热膜的制作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远红外电热膜的制作方法,其包括:
采用狭缝涂布的方式在基膜上形成电极浆料,使所述电极浆料干燥固化而形成电极;
采用狭缝涂布的方式在所述基膜上形成碳膜浆料,所述碳膜浆料至少覆盖所述电极的部分或全部,使所述碳膜浆料干燥固化而形成碳膜,从而形成所述的远红外电热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由所述的制作方法制作形成的远红外电热膜,所述远红外电热膜包括:依次叠层设置的第一绝缘膜、电热膜、第二绝缘膜和屏蔽层,所述电热膜包括叠设的碳膜和电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包括: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远红外电热膜的制作方法,可以实现银浆电极和碳浆涂层的同步高效涂布,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不良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汉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汉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84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