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撕裂阻燃型涤纶面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6401.X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67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妍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超峰布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3/463 | 分类号: | D06M13/463;D06M11/38;D06M11/76;D06M11/45;D06M11/44;D06M11/79;D06M11/82;D06M10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撕裂 阻燃 涤纶 面料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纺织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抗撕裂阻燃型涤纶面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抗撕裂阻燃型涤纶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制备步骤:S1、涤纶面料处理;S2、填充改性涤纶面料;S3、包覆改性液制备;S4、包覆涤纶面料制备。本申请先通过对涤纶表面进行刻蚀处理,通过刻蚀处理的涤纶面料表面形成大量分散的微孔,再将阻燃溶胶液负载至纤维表面,经晶化处理后,再通过包覆改性液对微孔内部的孔隙和内壁进行填充和包覆,密实涤纶面料纤维的结构性能,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涤纶面料的抗撕裂力学强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纺织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撕裂阻燃型涤纶面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用量最大的纤维。涤纶具有强度高、模量大、物理和化学稳定性优良等优异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户外产品、建筑装饰品、军工、汽车内饰等领域,如冲锋衣、帐篷、墙纸、军用背囊。然而涤纶是可燃纤维,其极限氧指数(LOI)大约为21%;单一的功能性纺织品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将涤纶纺织品更好地应用于这些领域,必须对涤纶纺织品进行改性,使其具有阻燃和拒水的性能。涤纶织物经高温阻燃整理后,阻燃整理剂沉积在涤纶纤维表面,形成覆盖层而隔绝空气、火源和可燃性气体对纤维的作用,从而获得一定的阻燃效果。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纺织面料经整理后,强力撕破强力会发生明显变化,这直接决定了面料的耐用性能,所以通过对涤纶纤维或涤纶面料进行阻燃整理或改性后,涤纶面料的撕破强力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阻燃涤纶面料的力学性能大幅下降影响其使用寿命和适用范围。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阻燃涤纶面料的抗撕裂性能,从而提高阻燃面料的使用寿命和适用范围,本申请提供一种抗撕裂阻燃型涤纶面料,所述抗撕裂阻燃型涤纶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制备步骤:S1、涤纶面料处理:取织造好的涤纶面料并将其浸泡至表面刻蚀液中,在室温下浸泡后再轧压处理,取轧压涤纶面料并升温加热,保温刻蚀改性处理,得改性涤纶面料;S2、填充改性涤纶面料:取阻燃溶胶液并将改性涤纶面料浸泡至阻燃溶胶液中,在45~50℃下二浸二轧处理,取二浸二轧处理后的涤纶面料并晶化处理,得填充改性涤纶面料;S3、包覆改性液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量15~30份无水乙醇、40~50份正硅酸乙酯、85~100份去离子水和1~2份0.1mol/L盐酸置于搅拌装置,搅拌混合并调节,保温搅拌得包覆改性溶胶;S4、包覆涤纶面料制备:取填充改性涤纶面料并将其添加至包覆改性溶胶浸渍,三浸三轧处理后,取包覆改性后的涤纶面料预烘干处理,再保温焙烘处理,即可制备得抗撕裂阻燃型涤纶面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申请先通过对涤纶表面进行刻蚀处理,通过刻蚀处理的涤纶面料表面形成大量分散的微孔,较大地增加涤纶面料中纤维的表面积与空间构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将阻燃溶胶液负载至纤维表面,经晶化处理后,将晶化颗粒填充在微孔内部,改善传统整理后的阻燃涤纶纤维的力学性能,最后,通过包覆改性液对微孔内部的孔隙和内壁进行填充和包覆,改善孔隙内壁的牢固性能的同时,有效密实涤纶面料纤维的结构性能,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涤纶面料的抗撕裂力学强度。
进一步地,步骤S1所述的表面刻蚀液包括,按质量比1:10~15,将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添加至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制备的表面刻蚀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申请通过选用氢氧化钠溶液和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进行复配,而涤纶面料的化学组成主要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所以通过氢氧化钠进行碱刻蚀处理,由面料的纤维表面开始逐渐向里层会产生凹凸不平的坑洞,从而改善了涤纶面料的结构性能,在此基础上添加的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能有效促进碱对涤纶纤维大分子酯键的可及度,从而提高碱刻蚀涤纶纤维的效果。
进一步地,步骤S1所述的轧压涤纶面料轧余率为85~9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申请通过控制轧余率,使在干燥的过程中,通过干燥后水分的蒸发,提高轧余后刻蚀液的浓度,从而有效对涤纶纤维表面进行良好的刻蚀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超峰布艺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超峰布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64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