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闸闸室墙浮式系船柱槽一次成型组合模板及安装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5860.6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82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唐宏斌;熊英建;卢盛雄;李贵阳;周灿;曾敬龙;国璟;叶朝辉;张华南;邹伟;宋伟;高海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C1/00 | 分类号: | E02C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徐澍 |
地址: | 2120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闸 闸室墙浮式系船柱槽 一次 成型 组合 模板 安装 方法 | ||
1.一种船闸闸室墙浮式系船柱槽成型组合模板,所述组合模板围合成与船闸闸室墙浮式系船柱槽外廓形状匹配的平底Ω形,组合模板纵向两侧分别与预浮式系船柱的滚轮导槽预埋件两侧固定连接,组合模板分为结构和形状相同的底部组合模板和上部组合模板;所述上部组合模板高度大于底部组合模板高度;所述组合模板包括平板模、一对异形模和组合模板可调支撑机构,所述异形模为数片矩形板片成钝角相交固连的钢结构件,异形模外侧形状分别与浮式系船柱槽一侧形状匹配;所述平板模为矩形板片的钢结构件,平板模的两端上下分别设有平板模铰耳,异形模与平板模相连的一端上下分别设有异形模铰耳,所述平板模铰耳与对应的异形模铰耳插接后通过铰接销铰接,平板模两端侧面与相邻的异形模侧面分别通过多个紧固件固定连接成平底Ω形的组合模板,所述组合模板可调支撑机构分别设置在平底Ω形的组合模板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模板可调支撑机构包括沿着组合模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中部可调撑杆、喉口可调撑杆和成对的花篮螺栓,所述中部可调撑杆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异形模内侧中部的竖筋钢结构件铰接,喉口可调撑杆两端分别与组合模板开口处的异形模端头铰接,对称设置的花篮螺栓一端分别与平板模中部的平板模竖筋一侧铰接,花篮螺栓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异形模内侧中部的异形模竖筋钢结构件铰接;平板模中部的平板模竖筋钢结构件包括一对开口朝外间隔设置的双拼槽钢A、上端面板、数块横撑板和数对第一花篮螺栓铰接座,所述双拼槽钢A一侧垂直焊接固定在平板模内侧中部上,上端面板垂直焊接固定在双拼槽钢A的上端端头,第一花篮螺栓铰接座分别间隔焊接固定在双拼槽钢A两侧外,横撑板分别间隔焊接固定在双拼槽钢A中,且与第一花篮螺栓铰接座位置对应;花篮螺栓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一花篮螺栓铰接座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闸闸室墙浮式系船柱槽成型组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模内侧中部的异形模竖筋钢结构件包括一对开口朝外间隔设置的双拼槽钢B、第二花篮螺栓铰接座、上端面板和数块横撑板,所述双拼槽钢B一侧分别垂直焊接固定在对应的异形模内侧中部上,上端面板垂直焊接固定在对应的双拼槽钢B上端端头,第二花篮螺栓铰接板分别间隔焊接固定在对应的双拼槽钢B的一侧外,横撑板分别间隔焊接固定在双拼槽钢B中,且与第二花篮螺栓铰接座位置对应;花篮螺栓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二花篮螺栓铰接座铰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闸闸室墙浮式系船柱槽成型组合模板,其特征在于,还设有滚轮导槽预埋件定位装置,所述滚轮导槽预埋件定位装置包括双拼槽钢、一对调节座和数组调节螺杆螺母组件,所述调节座包括边板和2块支撑板,垂直设置的边板两端分别与支撑板垂直固定焊连;双拼槽钢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板的上侧;调节螺杆螺母组件的横向调节螺杆穿过边板中心后拧入边板螺母中,所述边板螺母固定在边板内侧面的中心上,横向调节螺杆端头抵靠在滚轮导槽预埋件的槽口板一侧外;调节螺杆螺母组件的纵向调节螺杆分别拧入对应的纵向调节螺母中,纵向调节螺杆端头分别抵靠在滚轮导槽预埋件的槽底板外侧,纵向调节螺母分别焊接固定在支撑板的下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闸闸室墙浮式系船柱槽成型组合模板,其特征在于,平底Ω形的船闸闸室墙浮式系船柱槽的开口转角处分别包有弧形包角板预埋件,所述弧形包角板预埋件顶端与护角板焊接固定;弧形包角板预埋件通过连接杆与对应的滚轮导槽预埋件相连。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船闸闸室墙浮式系船柱槽成型组合模板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初步安装船闸闸室墙浮式系船柱槽第一段的滚轮导槽预埋件,先将已焊接成形的一根滚轮导槽预埋件吊入闸室墙底板一侧指定的位置定位,然后按照一对滚轮导槽预埋件的槽底间距A的要求,将另一根滚轮导槽预埋件吊入闸室墙底板指定的位置定位,初步完成船闸闸室墙浮式系船柱槽第一段的滚轮导槽预埋件的定位;
2)安装底部组合模板并完成闸室墙第一段混凝土的浇筑
2.1)初步安装底部组合模板,调节装配好底部组合模板内的组合模板可调支撑机构,使各个中部可调撑杆、喉口可调撑杆和成对的花篮螺栓的长度缩短,从而拉动一对异形模分别向着底部组合模板中心方向转动成收缩状态;然后将收缩状态的底部组合模板吊入闸室墙底板上,且位于第一段的一对滚轮导槽预埋件之间,使底部组合模板的一对双拼槽钢B底部分别支撑在闸室墙底板上;平板模底部支撑在高于闸室墙底板的底槛上;
2.2)调节定位第一段的一对滚轮导槽预埋件,先吊运滚轮导槽预埋件定位装置,并将滚轮导槽预埋件定位装置两端的调节座分别套入对应第一段的滚轮导槽预埋件的上端端头上,直至双拼槽钢一侧分别抵靠在对应第一段的滚轮导槽预埋件上;分别拧动纵向调节螺杆及横向调节螺杆,从而分别调节第一段的一对滚轮导槽预埋件的纵横向位置,直至第一段的一对滚轮导槽预埋件的平面位置及第一段的一对滚轮导槽预埋件的槽底距离均符合设计要求;并调整第一段的一对滚轮导槽预埋件的垂直度,使之符合设计要求;
2.3)完成底部组合模板及一对第一段滚轮导槽预埋件的安装,调节装配好的底部组合模板内的组合模板可调支撑机构,使各个中部可调撑杆、喉口可调撑杆和成对的花篮螺栓的长度伸长,从而拉动一对异形模分别向着背离底部组合模板中心方向转动,直至底部组合模板外廓达到标准的船闸闸室墙浮式系船柱槽尺寸要求;然后将平板模两端侧面与相邻的异形模侧面分别通过多个紧固件固定连接成一体,并将爬升锥固定在平板模的上部外侧;最后将一对第一段滚轮导槽预埋件通过多个紧固件分别固定在对应的异形模外侧中部上;
2.4)安装第一段弧形包角板预埋件及用于连接迎水面模板的一对第一段角模,将第一段弧形包角板预埋件通过连接杆与对应的滚轮导槽预埋件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一段弧形包角板预埋件固定在平底Ω形的船闸闸室墙浮式系船柱槽的开口转角处,并将角钢制成的第一段角模通过多个紧固件分别连接异形模喉口端面及迎水面模板一端端面,完成底部组合模板及迎水面模板的安装,即可一次完成设有浮式系船柱槽的闸室墙的底部段混凝土浇筑;
3)拆除底部组合模板及一对第一段的角模,待闸室墙的底部段混凝土养护期到后,即可拆除底部组合模板;先拆除滚轮导槽预埋件定位装置,然后拆除异形模喉口端面上的一对第一段角模,以及底部组合模板与一对第一段的滚轮导槽预埋件的连接;接着调节底部组合模板内的组合模板可调支撑机构,使各个中部可调撑杆、喉口可调撑杆和成对的花篮螺栓的长度缩短,从而拉动一对异形模脱离闸室墙的墙底部段,最后吊离底部组合模板;
4)安装第二段的滚轮导槽预埋件和上部组合模板并完成闸室墙第二段混凝土的浇筑,将T形支架的立杆底部支撑在闸室墙底板上,然后将T形支架上部水平杆一端端头固定在已浇筑的闸室墙第一段混凝土的爬升锥上;再按照步骤1)和步骤2)的方法,分别安装第二段的滚轮导槽预埋件、上部组合模板、第二段的弧形包角板预埋件及一对第二段的角模,将上部组合模板吊运到T形支架上,再用可调斜撑杆的两端分别支撑在上部组合模板中部和T形支架上部水平杆另一端上,调节可调斜撑杆的长度,使得上部组合模板达到垂直状态,并将上部组合模板底部靠近爬升锥一端的连接板固定在T形支架上部水平杆一端上;然后在步骤2)已安装好成对的第一段的滚轮导槽预埋件、第一段的弧形包角板预埋件和第一段的角模上,分别安装第二段的滚轮导槽预埋件、第二段的弧形包角板预埋件和第二段的角模,并分别焊连上下两段滚轮导槽预埋件和弧形包角板预埋件,从而一次完成第二段的闸室墙的混凝土浇筑;
5)拆除上部组合模板及一对第二段的角模,在每一段混凝土养护期满后,按照步骤3)的方法,分别拆除上部组合模板及对应的一对角模,最后拆除T形支架;
6)逐段安装上一段的滚轮导槽预埋件和上部组合模板并逐段完成闸室墙的第三至最后一段混的凝土浇筑,先将悬臂三角形支架顶部水平杆一端端头固定在已浇的闸室墙的第二段混凝土的爬升锥上,并使悬臂三角形支架底部横杆支撑在第二段闸室墙上;在安装好悬臂三角形支架后,即可按照步骤4)相同的方法,逐段直至最终完成设有浮式系船柱槽的闸室墙的分段混凝土浇筑;在每一段混凝土养护期满后,拆下的悬臂三角形支架上升固定在下一段混凝土的爬升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二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586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