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型圆棒刚性外圆磨削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5009.3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359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地宁;陈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地宁 |
主分类号: | B24B5/35 | 分类号: | B24B5/35;B24B5/36;B24B41/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许彬 |
地址: | 523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刚性 磨削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微型圆棒刚性外圆磨削方法及装置,包括上料步骤、磨削步骤及收料步骤,磨削步骤由驱动单元驱动微型圆棒旋转并带动微型圆棒向砂轮靠近作连续进刀磨削,同时辅助随动托料,随动托料既要跟随驱动单元进刀前进,又要实现磨削量后的空隙自动补偿,且整过磨削过程随动托料和砂轮均接触微型圆棒。用于随动托料的组件具有托料座、顶杆及第二动力件,托料座组装在移动底座上并通过第二动力件驱动来实现相对移动底座的往复运动,顶杆组装在托料座上且一端头接触微型圆棒,配合砂轮磨削加工。本发明适合多种直径大小的圆棒磨削加工,实现圆棒外圆快速刚性的连续切削,工艺简单,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生产效率高,同时保证外圆及同心度的磨削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硬质合金圆棒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微型圆棒外圆磨削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钻头、铣刀等加工工具制作时,先将微型圆棒外圆磨削,以获得需要的外径大小。而现有市面上圆棒段差磨削方式是连续磨削方式,但都不能一次磨削成型,要经过多次磨削方式,耗人工,效率低,且圆棒经常被打断,圆棒表面加工精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圆棒刚性外圆磨削方法及装置,以很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微型圆棒外圆快速刚性的连续切削,同时保证外圆及同心度的磨削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微型圆棒刚性外圆磨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上料步骤,将待加工的微型圆棒装载到驱动单元上,且微型圆棒的一端悬空;
S2、磨削步骤,由驱动单元驱动微型圆棒旋转并带动微型圆棒向砂轮靠近作连续进刀磨削,同时辅助随动托料,该随动托料既要跟随驱动单元进刀前进,又要实现磨削量后的空隙自动补偿;所述随动托料与砂轮分置在微型圆棒的相对侧,且整过磨削过程随动托料和砂轮均接触微型圆棒;
S3、收料步骤,磨削完成后,驱动单元停止微型圆棒旋转并驱动微型圆棒远离砂轮,随后将磨削的微型圆棒卸料并进行统一的收集。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上料步骤和收料步骤采用机械手自动上下料。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随动托料进行磨削量后的空隙自动补偿由电机配丝杆组成直线运动来实现或者直接用直线伺服电机驱动实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微型圆棒刚性外圆磨削装置,其具有:
驱动单元,该驱动单元至少包含移动底座、卡盘及驱动卡盘旋转的第一动力件,所述移动底座组装在支撑结构上并实现在一直线方向往复运动,卡盘和第一动力件组装在移动底座上;卡盘夹持待加工的微型圆棒的一端,微型圆棒的另一端悬空;
砂轮,该砂轮设置在移动底座往复运动的方向上,且砂轮实现自转,砂轮的圆周面磨削微型圆棒;
随动托料组件,该随动托料组件具有托料座、顶杆及第二动力件,托料座组装在移动底座上并通过第二动力件驱动来实现相对移动底座的往复运动,托料座运动方向与移动底座的往复运动方向相同;所述顶杆组装在托料座上,顶杆的一端头接触微型圆棒且与砂轮形成相对接触微型圆棒。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顶杆接触微型圆棒的端头中心与砂轮的转动中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第二动力件是电机配丝杆组成的直线运动模块或者是直线伺服电机。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顶杆接触微型圆棒的端头中心设有内凹的V企口。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卡盘是气动卡盘,配合机械手自动上下料。
本发明在圆棒进行磨削过程辅助随动托料,该随动托料既要跟随驱动单元进刀前进,又要实现磨削量后的空隙自动补偿;且随动托料与砂轮分置在微型圆棒的相对侧,在整过磨削过程随动托料和砂轮均接触微型圆棒,由此获得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地宁,未经张地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50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