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胶囊下料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304976.8 | 申请日: | 2021-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97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京辉;任德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奥乘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47/91 | 分类号: | B65G47/91;B65G47/8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箴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13 | 代理人: | 李春晖;朱乐敏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胶囊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胶囊下料装置,包括下料通道和分料模组,下料通道设有出料口和吸附孔,吸附孔上设有吸嘴,吸嘴抽气时下料通道内与吸附孔对应位置的待下料胶囊被吸附在吸附孔上;分料模组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挡板从所述出料口承接位于所述出料口的胶囊移动至胶囊倾倒区域,同时第一挡板移动至胶囊倾倒区域以抵挡待倾倒胶囊,或,第二挡板移动至所述出料口的下方以推到位于胶囊倾倒区域的待倾倒胶囊并从所述出料口承接下一粒胶囊,同时第一挡板移动离开胶囊倾倒区域以释放待倾倒胶囊倾倒方向的空间;从而当胶囊在倾倒时,与其他胶囊没有摩擦存在,从而避免了摩擦造成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囊下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胶囊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胶囊的生产过程中,对于其检测、封装、或者其他工序,大多先将胶囊一粒一粒的排列的下料通道中,然后从下料通道的最下方下料并改变胶囊的方向,以流向下一道工序。
目前市场上的胶囊下料变向技术可分为两种方案:
其中一种为:在下料滑道底部第一粒胶囊倾倒同时,使用挡板拦住下料滑道底部的第二粒胶囊,使其不下落,此种方案挡板在拦住第二粒胶囊时,会对胶囊的侧上方施加作用力,上方胶囊还会对第二粒胶囊产生向下的压力,另外第二粒胶囊被挡板截留时会向上上升一段距离,此过程不可避免的还存在摩擦力,这些作用力极易使得胶囊在滑道内被破坏,对胶囊造成二次伤害;
另外一种,采用设计机械结构,比如顶针,扣留滑道内的倒数第二粒胶囊,但由于胶囊比较脆,胶囊壁比较薄,胶囊容易被扣留的装置戳破;另外,如果存在半粒胶囊的情况,由于机械结构的作用比较慢,而且半粒胶囊质地较软,扣留装置顶在胶囊壁上,胶囊极易变形,故而机械结构的扣留装置往往很难扣留住半粒胶囊,半粒胶囊与成品胶囊的长度尺寸不同,往往半粒胶囊会与后一粒胶囊会同时下落,这个时候两粒胶囊同时变向并被推出,两者相互挤压,容易造成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胶囊下料装置,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胶囊下料装置包括:
壳体,具有至少一个下料通道,每一所述下料通道均设有出料口和吸附孔,所述出料口的下方设有胶囊倾倒区域,所述吸附孔设置于所述下料通道的距离所述出料口至少一粒待下料胶囊长度的位置;
分料模组,所述分料模组包括至少一组一一对应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各个所述出料口处均设有一组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均与所述壳体活动连接,以使
所述第二挡板从所述出料口承接位于所述出料口的胶囊移动至所胶囊倾倒区域,同时所述第一挡板移动至所述胶囊倾倒区域以抵挡待倾倒胶囊,
或,所述第二挡板移动至所述出料口的下方以推倒位于所述胶囊倾倒区域的待倾倒胶囊并从所述出料口承接下一粒胶囊,同时所述第一挡板移动离开所述胶囊倾倒区域以释放所述待倾倒胶囊倾倒方向的空间;
吸嘴,所述吸嘴连通所述吸附孔,以使所述吸嘴抽气时所述下料通道内与所述吸附孔对应位置的待下料胶囊被吸附在所述吸附孔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挡板设有推倒端和承接面;
所述推倒端用于在所述第二挡板移动至所述出料口下方时,将位于胶囊倾倒区域的胶囊推倒;
所述承接面用于在所述第二挡板移动至所述出料口下方时,承接下一粒胶囊;
所述承接面还用于在所述第二挡板移动离开所述出料口下方时,承接所述胶囊下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奥乘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奥乘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49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