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结构智能套筒灌浆装置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4539.6 | 申请日: | 2021-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60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龙莉波;蒋宇晨;马跃强;王佳玮;戚健文;王竹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4 | 分类号: | E04G21/04;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结构 智能 套筒 灌浆 装置 施工 方法 | ||
1.一种装配式结构智能套筒灌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1)、料盒(2)、螺杆泵(3)、注浆管(4)、压力传感器(5)、流量计(6)、以及控制系统;
所述料盒(2)与料斗(1)的出口连接;
所述螺杆泵(3)设置于料盒(2)内部,螺杆泵(3)的出浆口伸出料盒(2);
所述注浆管(4)与螺杆泵(3)的出浆口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5)设置于注浆管(4)的出浆口处;
所述流量计(6)设置于螺杆泵(3)与注浆管(4)之间;
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螺杆泵(3)、压力传感器(5)、流量计(6)信号连接;
所述装配式结构智能套筒灌浆装置还包括,循环管道(13)、三通(14);
所述循环管道(13)的入口设置于压力传感器(5)与注浆管(4)的出浆口之间;所述循环管道(13)的出口与三通(14)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循环管道(13)上设置第三阀门(10)、单向阀(11)、以及泵送装置(12);
所述三通(14)的第二端口与第二阀门(9)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5)前设置第一阀门(8);
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第一阀门(8)、第二阀门(9)、第三阀门(10)、泵送装置(12)信号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结构智能套筒灌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端设备,所述移动端设备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与控制系统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结构智能套筒灌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泵(3)包括外筒(31)、螺杆(32)、集料器(33)、以及底座(34);
所述螺杆(32)包括杆身(321)、设置于杆身(321)下段表面的第一螺旋段(322)、设置于杆身(321)上段表面的第二螺旋段(323),第一螺旋段(322)的螺旋小于第二螺旋段(323)的螺旋,第一螺旋段(322)设置于外筒(31)内部,第二螺旋段(323)设置于外筒(31)外部,螺杆(32)的上段端部与底座(34)活动连接;
集料器(33)套设于螺杆(32)的第二螺旋段(323)处并与外筒(31)的进浆口固定连接,集料器(33)的进料口大小与第二螺旋段(323)的螺旋大小相匹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结构智能套筒灌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小车(7),所述料盒(2)设置于移动小车(7)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结构智能套筒灌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远程通讯模块、以及客户端,螺杆泵(3)、压力传感器(5)、流量计(6)通过远程通讯模块与客户端信号连接。
6.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5中所述的任意一种装配式结构智能套筒灌浆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注浆管(4)的出浆口与套筒(a)的注浆口对接,将三通(14)的第三端口与套筒(a)的出浆口对接;打开第一阀门(8)、第二阀门(9);关闭第三阀门(10)、泵送装置(12);
S2,通过料斗(1)将浆液注入料盒(2),正向启动螺杆泵(3),对装配式结构的套筒(a)进行灌浆,通过压力传感器(5)及流量计(6)实时检测灌浆过程中浆液的流量和压力;
S3,当套筒(a)发生堵塞时,关闭第一阀门(8)、第二阀门(9);打开第三阀门(10)、泵送装置(12);
S4,当套筒(a)疏通后,重新打开第一阀门(8)、第二阀门(9);关闭第三阀门(10)、泵送装置(12);
S5,当流量计(6)的累计灌浆量达到套筒(a)需要的灌浆量时,完成对装配式结构的套筒(a)的灌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453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