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金专用大孔弱碱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3813.8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2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德;徐文萍;陈雪芳;熊莲;张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41/14 | 分类号: | B01J41/14;C08F212/08;C08F212/36;C08F8/32;C08F8/24;C22B11/00;C22B3/24;C22B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蒋欢妹;莫瑶江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专用 弱碱 阴离子 交换 树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金专用大孔弱碱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通过调控交联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的制备工艺,得到的交联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基体具有机械强度高、比表面积可控、孔径可调等优点,在此基础上合成的提金专用弱碱阴离子交换树脂也具有可控的孔结构和孔径分布,可以实现与金元素的选择性吸附;全交换容量达2.0~4.5mmol/g,对金元素交换容量为30~240mg/g干树脂,耐磨性能好,解决了传统提金专用离子交换树脂存在的交换容量不高、机械强度不好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高分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金专用大孔弱碱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长期被用于货币流通和贵重装饰品,并在航空、医疗、工业、材料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我国的金矿资源主要分为岩金矿床、砂金矿床和伴生金三大类。金矿床中金的粒度粗细呈不均匀分布,常伴生有银、铜、铁、钯、镍、硒等元素。从金矿中提金工艺主要分为物理法(重选法和浮选法)和化学-水冶法两大类。化学法主要使用化学试剂对金矿进行处理(浸金),在处理过程中金元素会与化学试剂反应生成可溶解的金合金或金配合物,这种溶液通常称为贵液,贵液再经过进一步吸附分离就能得到金,是从矿石、精矿和尾矿中直接提金的最经济简便的方法。工业上常用的化学-水冶法主要有混汞法、氰化法、硫脲法等。目前,世界上85%的黄金采用化学法提金工艺(其中75%采用氰化法)。另一方面,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流行,会产生大量的镀金废液,为了提高金的利用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必须尽可能的回收镀金废液中的金元素。
目前,从贵液(镀金废液)中回收金的方法主要有:吸附法、锌置换法、溶剂萃取富集法和电解沉积法。锌置换法、溶剂萃取富集法和电解沉积法需要对贵液进行固液分离,费用较高,这些方法较适用于较高含金品位的矿石和具有良好固液分离性的矿石。吸附法不仅可以从浓度很低的溶液中回收金,而且可直接从固液分离困难的氰化矿浆中回收金。吸附法回收金使用的吸附剂主要有活性炭和树脂吸附两大类。与活性炭相比,树脂具有易于再生,解吸金过程简单等优点。树脂提金工艺主要包括贵液中金的吸附、载金树脂解吸(回收金)和树脂再生等关键环节。然而,目前使用的离子交换树脂仍然存在强度不足、吸附容量不高等缺点。树脂矿浆工艺发展的关键是研制与改进具有对金交换容量大、耐磨性能好的黄金专用树脂。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吸附容量高和机械强度好的高性能提金专用树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金专用大孔弱碱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通过调控交联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的制备工艺,得到的交联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基体具有机械强度高、比表面积可控、孔径可调等优点,在此基础上合成的提金专用弱碱阴离子交换树脂也具有可控的孔结构和较好的机械强度,实现了对金元素的选择性吸附,对金交换容量大、耐磨性能好,解决了传统提金专用离子交换树脂存在的交换容量不高、机械强度不好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提金专用大孔弱碱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悬浮聚合技术制备交联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基体;然后将微球基体在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氯甲基化反应制备氯甲基化交联苯乙烯-二乙烯苯;进一步在胺解试剂的作用下对氯甲基交联苯乙烯-二乙烯苯进行胺化反应,获得提金专用大孔弱碱阴离子交换树脂。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交联苯乙烯-二乙烯苯微球基体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38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