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磁珠包被物及其制备方法、检测试剂和检测试剂盒在审
申请号: | 202110303552.X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9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棠;钱纯亘;林标杨;祝亮;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G01N33/531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林青中 |
地址: | 518116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包被 及其 制备 方法 检测 试剂 试剂盒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纳米磁珠包被物及其制备方法、检测试剂和检测试剂盒。该纳米磁珠包被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抗体的铰链区的二硫键还原,制备具有巯基的抗体片段;及将具有巯基的抗体片段、双功能交联剂及纳米磁珠混合反应,制备纳米磁珠包被物。该纳米磁珠包被物用于免疫检测时,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纳米磁珠包被物及其制备方法、检测试剂和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免疫磁珠((Immunomagnetic bead,IMB,简称磁珠))具有核-壳结构,一般包括核心金属颗粒(Fe2O3、Fe3O4等)、包裹于核心金属颗粒上的高分子材料(例如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和最外层的功能配基(如-NH2,-COOH、-OH、-CHO)。免疫磁珠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可捕获较多的待测物,并可以直接在其表面进行酶显色、荧光或同位素显示,因此,在免疫检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免疫检测中,将抗体包被到免疫磁珠的表面而形成的纳米磁珠包被物是免疫试剂的重要成分,其通过包被的抗体与待测样本中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再与另一标记了吖啶酯、三联吡啶钌、金刚烷、鲁米诺、辣根过氧化物酶或碱性磷酸酶等示踪物的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而实现抗原检测。然而,在实践中发现,由抗体包被到免疫磁珠的表面而形成的纳米磁珠包被物在检测时,特异性和灵敏度还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纳米磁珠包被物的制备方法,与传统的方法相比,由该制备方法制得的纳米磁珠包被物在检测时特异性更好和灵敏度更高。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纳米磁珠包被物,以及一种灵敏度及特异性较高的检测试剂及检测试剂盒。
一种纳米磁珠包被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抗体的铰链区的二硫键还原,制备具有巯基的抗体片段;及
将所述具有巯基的抗体片段、双功能交联剂及纳米磁珠混合反应,制备纳米磁珠包被物。
与传统的将抗体上氨基与纳米磁珠形成共价键的连接不同,上述纳米磁珠包被物的制备方法是通过纳米磁珠与抗体片段的巯基之间形成除配位键外的其他共价键而形成纳米磁珠包被物,这使得抗体片段与纳米磁珠实现定向偶联,进而使得制得的纳米磁珠包被物中无Fc端朝外,这样可以提高制得的纳米磁珠包被物的有效抗体量,进而有利于提高检测时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功能交联剂选自马来酰亚胺类双功能交联剂、碘乙酸类双功能交联剂和乙酰化巯基类双功能交联剂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功能交联剂包括马来酰亚胺类双功能交联剂;所述马来酰亚胺类双功能交联剂选自4-(N-马来酰亚胺基甲基)环己烷-1-羧酸琥珀酰亚胺酯、4-(N-马来酰亚胺甲基)环己烷-1-羧酸磺酸基琥珀酰亚胺酯钠盐及马来酰亚胺-(PEG)n-琥珀酰亚胺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n为2~24之间的整数,或所述马来酰亚胺类双功能交联剂选自1-(2-氨乙基)马来酰亚胺盐酸盐及N-ε-马来酰亚胺己酸酰肼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功能交联剂包括碘乙酸类双功能交联剂;所述碘乙酸类双功能交联剂选自碘乙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及琥珀酰亚胺酯(4-碘乙酸)氨基苯甲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功能交联剂包括乙酰化巯基类双功能交联剂;所述乙酰化巯基类双功能交联剂选自N-丁二酸S-乙酰乙酸酯和N-丁二酸-(PEG)m-S-乙酰乙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其中,m为2~24之间的整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用于还原所述抗体的铰链区的二硫键的还原剂为巯基乙胺,所述抗体与所述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1:(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35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