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量化铝合金压铸件表面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2892.0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70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竣昌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5/48 | 分类号: | C25D5/48;C25D5/44;C23G1/22;C23F17/00;C09D5/08;B22D3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专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94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量化 铝合金 压铸 表面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量化铝合金压铸件表面处理方法,属于铝合金压铸技术领域,本发明可以通过在夹层的防腐剂层中预埋入多个均匀分布的修复胶囊,然后在成型过程中触发化学发泡反应,在防腐剂内形成气泡并在加热的过程中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形成连续的多孔隙结构,同时修复胶囊作为骨料起到对多孔隙结构的支撑和补强作用,同时提高防腐剂层的强度和抗震性,在铝合金压铸件表面受到损伤后,在防腐剂层的多孔隙结构特点下,外界的空气与修复胶囊接触,然后由修复胶囊代替铝合金压铸件发生氧化反应,并产生热量触发愈合动作,对铝合金压铸件表面受到的损伤进行修复,避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从而保障铝合金压铸件的防腐蚀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压铸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轻量化铝合金压铸件表面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压铸件是一种压力铸造的零件,是使用装好铸件模具的压力铸造机械压铸机,将加热为液态的铜、锌、铝或铝合金等金属浇入压铸机的入料口,经压铸机压铸,铸造出模具限制的形状和尺寸的铜、锌、铝零件或铝合金零件,这样的零件通常就被叫做压铸件。压铸件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如压铸零件、压力铸件、压铸件、压铸铝、压铸锌件、压铸铜件、铜压铸件、锌压铸件、铝压铸件铝压铸件、铝压合金铸件、铝合金压铸零件等。
铝合金压铸类产品主要用于电子、汽车、电机、家电和一些通讯行业等,一些高性能、高精度、高韧性的优质铝合金产品也被用于大型飞机、船舶等要求比较高的行业中。主要的用途还是在一些器械的零件上。
但是,铝合金压铸件具有固有的或不可避免的铸造缺陷,如易产生气孔、砂眼等,这会破坏压铸件的表面质量,造成良品率低,不利于其后续加工,因此,需要对铝合金压铸件进行一些表面处理,对铝及其合金进行表面处理产生的氧化膜具有装饰效果、防护性能和特殊功能,可以改善铝及其合金导电、导热、耐磨、耐腐蚀以及光学性能等。
然而铝合金压铸件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划痕或者磨损之类的损伤,在表面出现损伤后会导致氧化膜和保护性涂层出现裂痕,导致铝合金压铸件的耐腐蚀性能显著降低,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化铝合金压铸件表面处理方法,可以通过在夹层的防腐剂层中预埋入多个均匀分布的修复胶囊,然后在成型过程中触发化学发泡反应,在防腐剂内形成气泡并在加热的过程中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从而形成连续的多孔隙结构,同时修复胶囊作为骨料起到对多孔隙结构的支撑和补强作用,同时提高防腐剂层的强度和抗震性,在铝合金压铸件表面受到损伤后,在防腐剂层的多孔隙结构特点下,外界的空气与修复胶囊接触,然后由修复胶囊代替铝合金压铸件发生氧化反应,并产生热量触发愈合动作,对铝合金压铸件表面受到的损伤进行修复,避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从而保障铝合金压铸件的防腐蚀性能。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轻量化铝合金压铸件表面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铝合金压铸件表面进行水洗,去除生产过程中铝合金压铸件表面残留的灰尘和粉末,水洗后对铝合金压铸件表面进行去毛刺抛光打磨;
S2、对压铸铝合金进行抛丸处理,脱去压铸件表面氧化皮,抛丸结束后,用超声设备对其进行超声清洗;
S3、将铝合金压铸件浸泡在碱性溶液内,然后用去离子水进行清洗,结束后进行喷砂处理;
S4、在铝合金压铸件表面电镀一层镀膜,然后在镀膜上涂覆一层掺有磁性材料的防腐剂,并均匀埋入多个均匀分布的修复胶囊;
S5、待防腐剂冷却固化后,再进行电泳涂装形成涂层,然后烘干包装。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碱性溶液为质量分数为10-1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时间为15-3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竣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竣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28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