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曲轴表面流动去痕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302661.X | 申请日: | 2021-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6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谢善忠;殷文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万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24/10 | 分类号: | C23C24/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司南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31 | 代理人: | 于淼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曲轴 表面 流动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曲轴表面流动去痕处理方法,属于汽车曲轴领域,一种汽车曲轴表面流动去痕处理方法,在涂覆防腐层之前,将曲轴通磁,并铺设修补微球,在微调整处理的操作下,使微裂痕附近的修补微球靠近裂痕处,此时通过激光熔覆,使修补微球受热熔化,其内部的预融粉末呈现流动态渗入到曲轴表面的微痕内,凝固后形成带有色点的修补底层,然后再涂覆防腐层,相较于现有技术,有效修复微裂痕,进而有效消除防腐层内空气的存在,使在长期使用时,本曲轴表面的修补底层和防腐层对其共同起到保护作用,显著降低防腐层脱落的情况发生,同时对裂痕的修复,还可以显著提高本曲轴自身的强度,使其在长期使用时,不易发生裂痕增大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曲轴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曲轴表面流动去痕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曲轴发动机中最重要的部件。它承受连杆传来的力,并将其转变为转矩通过曲轴输出并驱动发动机上其他附件工作。曲轴受到旋转质量的离心力、周期变化的气体惯性力和往复惯性力的共同作用,使曲轴承受弯曲扭转载荷的作用。因此要求曲轴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轴颈表面需耐磨、工作均匀、平衡性好。
为减小曲轴质量及运动时所产生的离心力,曲轴轴颈往往作成中空的。在每个轴颈表面上都开有油孔,以便将机油引入或引出,用以润滑轴颈表面。为减少应力集中,主轴颈、曲柄销与曲柄臂的连接处都采用过渡圆弧连接。
曲轴平衡重(也称配重)的作用是为了平衡旋转离心力及其力矩,有时也可平衡往复惯性力及其力矩。当这些力和力矩自身达到平衡时,平衡重还可用来减轻主轴承的负荷。平衡重的数目、尺寸和安置位置要根据发动机的气缸数、气缸排列形式及曲轴形状等因素来考虑。平衡重一般与曲轴铸造或锻造成一体,大功率柴油机平衡重与曲轴分开制造,然后用螺栓连接在一起。
曲轴受到旋转质量的离心力、周期变化的气体惯性力和往复惯性力的共同作用,使曲轴承受弯曲扭转载荷的作用,因而对曲轴表面的强度和耐磨度有很高的要求,然而曲轴表面往往存在一些难以观察到的微裂痕,现有技术中,一般直接对表面进行防腐层的涂覆,由于裂痕的存在,导致防腐层与曲轴表面的接触处存在一定的空隙,曲轴在工作过程中,因快速转动摩擦,会产生大量热,导致曲轴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空气会发生一定的热膨胀,导致防腐层强度受到一定损伤,易脱落,导致对曲轴的保护作用变差,另外裂痕的存在还容易影响曲轴自身的强度。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曲轴表面流动去痕处理方法,它在涂覆防腐层之前,将曲轴通磁,并铺设修补微球,在微调整处理的操作下,使微裂痕附近的修补微球靠近裂痕处,此时通过激光熔覆,使修补微球受热熔化,其内部的预融粉末呈现流动态渗入到曲轴表面的微痕内,凝固后形成带有色点的修补底层,然后再涂覆防腐层,相较于现有技术,有效修复微裂痕,进而有效消除防腐层内空气的存在,使在长期使用时,本曲轴表面的修补底层和防腐层对其共同起到保护作用,显著降低防腐层脱落的情况发生,同时对裂痕的修复,还可以显著提高本曲轴自身的强度,使其在长期使用时,不易发生裂痕增大的情况。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曲轴表面流动去痕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对待处理的曲轴进行前处理,处理后进行干燥处理;
S2、将前处理后的曲轴进行充磁处理,使曲轴具备磁性;
S3、然后在磁性的曲轴表面铺设修补微球,形成预修补层,然后对预修补层的厚度进行调整,直至均匀,预修补层的厚度为3-4mm;
S4、对预修补层的位置进行微调整处理,微调整处理后通过激光对预修补层进行熔覆处理,使修补微球受热熔化,其内部的预融粉末呈现流动态渗入到曲轴表面的微痕内,凝固后形成带有色点的修补底层,激光熔覆的温度不低于7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万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万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3026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