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基竹纤维建筑板材制备机器设备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8243.8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9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何增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增明 |
主分类号: | B27N3/12 | 分类号: | B27N3/12;B27N1/02;B27N3/16;B27N3/20;B27N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5400 湖南省永州***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竹纤维 建筑 板材 制备 机器设备 方法 | ||
1.一种生物基竹纤维建筑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准备把粉碎和经过处理好的生物基竹纤维材料按配方比例称好重量备用,准备无机氧化物填料,无机胶水和镁类化合物;
S2、将配好的物料投入双卧轴搅拌机(1)之中,投料时生物基竹纤维材料和无机填料,无机胶水等从不同的入料口分批进入双卧轴搅拌机(1)之中进行搅拌;
S3、将双卧轴搅拌机(1)中搅拌好的材料打开倒入单轴卧式搅拌机(2)中搅拌,且单卧式搅拌机设计有三个出料口(9);
S4、对应三个出料口(9)同时设计三条皮带输送式生产线(3),皮带输送式生产线(3)的一端连接有皮带输送式振动平衡生产线(4),出料口(9)排出的物料掉落到模具(10)内,通过皮带输送式生产线(3)输送,然后配合皮带输送式振动平衡生产线(4)输送到振动平台(11)上,使振动均匀平衡后表面光滑;
S5、在三条皮带输送式振动平衡生产线(4)上,振动平衡好还没凝固定形的生物基竹纤维板,板表面还处于流动的粘稠体,通过智能机器人机械手(6),把之前做好成形的生物基竹纤维板制品覆盖上面贴合成一个整体的一张板,用这个工艺可以做两面不同颜色不同花纹的竹纤维板,按需求的厚度而定可贴合多层生物基竹纤维板;
S6、通过皮带输送式振动平衡生产线(4)上把模具(10)和内部的竹纤维板一起滚入平扳气压式压机(5)中,通过平扳气压式压机(5)把板材压密实;
S7、做好的生物基竹纤维板输送到装卸板双工位升降机(7)的位置,通过装卸板双工位升降机(7)的X型升降机把生物基竹纤维板放置层格架上叠起来,等板材自动发酵升温凝固成形;
S8、最后进行养护、切割、整理和包装入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基竹纤维建筑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生物基竹纤维材料包括100份竹纤维,20~40份聚丙烯纤维与氧化镁,1~3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3份硬脂酸钙,3~5份聚乙烯蜡,二氧化钛,300~500份水和5~10份柠檬酸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基竹纤维建筑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10)的内部底面设置为光滑的面,配合S4中产品振动均匀平衡后表面光滑效果使两面都能达到光滑的平面效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基竹纤维建筑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9)上设置有自动磅料控料阀(8),按生产线上的需要通过自动磅料控料阀(8)控制料数量来注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基竹纤维建筑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平台(11)的振动频率为280-300次/秒,震幅为0.3-0.6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基竹纤维建筑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在压试之中还要振动上下排气2-3次,平板压力机的压强效果是20牛顿/平方米左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基竹纤维建筑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7中板材凝固成形脱模时间要72小时。
8.一种生物基竹纤维建筑板材制备机器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卧轴搅拌机(1)、单轴卧式搅拌机(2)、皮带输送式生产线(3)、皮带输送式振动平衡生产线(4)、平扳气压式压机(5)、智能机器人机械手(6)和装卸板双工位升降机(7),所述双卧轴搅拌机(1)固定安装在使用位置,通过输料提升装置与单轴卧式搅拌机(2)进料口连接,所述单轴卧式搅拌机(2)的下侧设置有出料口(9),所述皮带输送式生产线(3)的一端位于出料口(9)的下方,所述出料口(9)上固定连接有自动磅料控料阀(8),所述皮带输送式振动平衡生产线(4)安装在皮带输送式生产线(3)的一端,所述平扳气压式压机(5)安装在皮带输送式振动平衡生产线(4)的一端,所述智能机器人机械手(6)安装在装卸板双工位升降机(7)的一侧并与振动平台(11)的位置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增明,未经何增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824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追溯系统、方法、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地用水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