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乘用车前副车架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8166.6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98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梁景瑞;张文军;于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9 | 分类号: | B62D21/09;B62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郑海 |
地址: | 0440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车前 车架 总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乘用车前副车架总成,包括前副车架主体下板、前副车架主体上板、以及装配于所述前副车架总成两侧的衬套结构;所述前副车架总成通过所述衬套结构与车身装配;所述衬套结构分为前侧衬套结构和后侧衬套结构;所述前副车架总成靠近前端的两侧通过连接板集成有所述前侧衬套结构;所述前副车架总成靠近后端的两侧集成有所述后侧衬套结构。本发明的前副车架总成提供了前下摆臂、前稳定杆、转向器、前轴后悬置、电机下护板各自的安装位置,与车身装配时可以实现模块化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另外,与车身装配部位压装衬套,相比无衬套的“元宝”型付钱车架具有更好的隔振、滤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悬架结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乘用车前副车架总成。
背景技术
副车架是轿车及SUV底盘中非常重要的安全及承载部件,副车架支撑着轴荷及簧载质量,隔离驱动单元的振动,承受和传递汽车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力和力矩。
副车架作为车身与悬架连接的中间缓冲体,通过调教副车架衬套刚度大小,可起到调控车辆舒适性与操纵性的作用。目前市场上电动乘用车前副车架的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元宝”型副车架、以及“井”字型框式副车架等。
首先,“元宝”型副车架一般用于低端车型,成本低,整体刚度、模态高,与车身连接一般无衬套,隔振效果较差;
其次,“井”字型框式副车架一般用于中高端车型,成本高,整体刚度、模态相对“元宝”型副车架偏低。而该种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形式分为有衬套连接结构和无衬套连接结构。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研发一种新型电动乘用车前副车架总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车身采用衬套连接形式连接、并且实现模块化装配、具有良好的NVH性能、整体强度满足工艺要求的电动乘用车前副车架总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电动乘用车前副车架总成,该前副车架总成包括:
前副车架主体下板;以及
与所述前副车架主体下板扣合、并位于所述前副车架主体下板上方的前副车架主体上板;以及
装配于所述前副车架总成两侧的衬套结构;
所述前副车架总成通过所述衬套结构与车身装配;
所述衬套结构分为前侧衬套结构和后侧衬套结构;
所述前副车架总成靠近前端的两侧通过连接板集成有所述前侧衬套结构;
所述前副车架总成靠近后端的两侧集成有所述后侧衬套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前副车架主体下板与所述前副车架主体上板的前侧采用二保焊焊接固定,所述前副车架主体下板与所述前副车架主体上板的后侧采用点焊焊接固定;
所述前副车架主体上板的两侧具有朝向所述前副车架主体下板的下沉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前副车架主体上板的两侧开设有四个φ11mm的稳定杆安装孔,且所述前副车架主体下板与所述稳定杆安装孔配合的位置焊接固定有M10凸焊螺母;
所述稳定杆安装孔用以装配车辆的前稳定杆;
所述前副车架主体上板布置有三个φ14.5mm的转向器安装孔,且所述前副车架主体下板与所述转向器安装孔配合的位置开设有φ29mm的转向器支撑管安装孔,所述转向器支撑管安装孔内焊接有转向器支撑管;
所述转向器支撑管用以支撑车辆的转向器安装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包括相互配合的右侧上连接板和右侧下连接板、以及左侧上连接板和左侧下连接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81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压吸附制氢系统
- 下一篇:像素驱动电路、显示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