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ini LED匀光片及其制备工艺、背光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7641.8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6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方宗豹;张恒;陈林森;周欣;管昊远;司群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维旺科技有限公司;盐城维旺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3/00 | 分类号: | G02B3/00;G02B5/02;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苏州简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71 | 代理人: | 杨瑞玲 |
地址: | 2151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ini led 匀光片 及其 制备 工艺 背光 模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ini LED匀光片及其制备工艺、背光模组,所述匀光片包括基底、设于所述基底一侧的若干个微透镜结构及设于所述基底另一侧的凸镜结构,若干个所述微透镜结构排成多行,相邻两行中的若干个所述微透镜结构呈交错排布、或随机排布、或正交排布,相邻的两个微透镜结构之间部分重叠,所述微透镜结构包括凹陷结构和/或凸起结构,所述凸镜结构包括若干个具有设定形状的凸镜体。本申请的Mini LED匀光片,其一侧设有微透镜结构,另一侧设有凸镜结构,使得灯珠面板均匀出光,提高了光的利用效率,保证雾度的同时增强透光率,并采用叠加光刻技术,Mini LED匀光片上微透镜结构占空比可达10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ini LED匀光片及其制备工艺、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设备大部分为背光显示,其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液晶面板及设于壳体内的背光模组。由于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器的关键组件之一。背光模组主要由灯珠和匀光片等组成。Mini LED相比较传统的LED背光源更适合作为高端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具有尺寸更小、亮度更高、响应更快、局部调光的优点。
单个Mini-LED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的发散角度有限,使得出光面出现中心区域能量大周围区域能量,且芯片之间的距离在1mm-4mm左右,因此多个LED芯片组成的阵列光会使得屏幕上出现周期性明暗区域,视觉效果较差,影响用户的体验感。传统技术通常在Mini-LED的出射面上方覆盖基于扩散粒子的扩散膜,实现对光的扩散和混光,从而实现出射面出光均匀,然而这种方式对应的混光距离在几个毫米到几个厘米得范围,不满足未来显示行业轻薄化的要求。
虽然市场上也出现了很多型号的匀光片,但在匀光片雾度和透光率上的平衡处理上还不够优秀,无法保证在达到一定雾度时还能够保证较好的透光率。尤其是在制备一些较厚的匀光片,在制造过程中为了能够达到一定雾度,往往会在制备材料中加入大量的扩散粒子,而扩散粒子吸收光,会影响匀光片的透光率。而透光率不高,则会需要较大的背光功率,能耗大的同时还会影响灯珠的使用寿命。在部分现有技术中,匀光片的两侧结构分别为棱锥、棱柱或正交圆柱,是通过金刚石车床加工出来的,至少需要两层膜片才可实现匀光效果,且需要对准,正交叠加,在组装背光模组时十分不便。也有部分现有技术是在匀光板基板上涂布玻璃微珠的方式形成凸凹点,形成的过程中会存在光学胶,进而影响匀光片的透光率。还有的现有技术是采用的复合膜,即通过两片单面带有棱镜或玻璃微珠结构的匀光膜胶粘获得,厚度比较大,不适用于超薄设备。
在本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对本发明构思的背景技术理解,并结合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保证高雾度的同时,还能够有很高透光率的MiniLED匀光片。同时通过对微透镜结构的排布进行设计,采用叠加光刻技术,克服光刻机激光头的定位误差,进而保证产品的高质量、高成品率,在匀光片两侧分别设置微透镜结构和凸镜结构,使得灯珠面板均匀出光。同时提供一种该Mini LED匀光片的制备工艺以及使用该Mini LED匀光片的背光模组。
本文中所提到的匀光片在厚度较薄时,亦可以称作匀光膜,为了方便描述,在本说明书中,将匀光片和匀光膜统一称作匀光片。
为实现发明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Mini LED匀光片,其包括基底、设于所述基底一侧的若干个微透镜结构及设于所述基底另一侧的凸镜结构,若干个所述微透镜结构排成多行,相邻两行中的若干个所述微透镜结构呈交错排布、或随机排布、或正交排布,相邻的两个微透镜结构之间部分重叠,所述微透镜结构包括凹陷结构和/或凸起结构,所述凸镜结构包括若干个具有设定形状的凸镜体。。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结构的凸起面为曲面,所述凹陷结构的凹陷面为曲面。
进一步的,所述微透镜结构的大小为0.03mm-0.09mm,所述微透镜结构的深度或高度为0.01mm-0.0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维旺科技有限公司;盐城维旺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大学,未经苏州维旺科技有限公司;盐城维旺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76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