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液铁磁性颗粒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3425.6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9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林俊明;陈立波;戴永红;王宏伟;郭奇;林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G01N15/10;G01N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8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磁性 颗粒 检测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一种油液铁磁性颗粒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装置,用于长期在线动力系统管道(1)中油液的铁磁性颗粒数量和质量的检测,通过导线(21)连接于检测仪器(2),所述检测装置(3)包括支架(31)、涡流传感器线圈L3(32)和一对差动式电磁检测线圈L1、L2(3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31)为空心圆柱形结构,所述涡流传感器线圈(32)和一对差动式电磁检测线圈(33)分别缠绕于支架(31)的外围。通过二组电磁检测线圈差分常规电磁检测和涡流绝对式检测,实现评估一个周期时间内的铁磁性颗粒总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在线监测油液中铁磁性颗粒的检测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油液铁磁性颗粒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动力装置的润滑系统中(如飞机发动机),通常是通过定量检测油液中金属磨屑的含量,来评估油液质量和动力装置寿命故障,尤其是检测铁磁性颗粒个数以及对单位油液体(如地面油液定量检测)的铁磁性颗粒质量的检测是常规的检测要求。
目前,由于市面上对铁磁性颗粒的检测技术通常是以光学方法为主,光谱分析对颗粒的大小和空间分布相对比较简单,而对物质的质量分析并不容易,需要分析物质的吸收光谱等参数来确定颗粒的不同材质,在分析计算颗粒质量的过程上比较繁杂,而且由于颗粒的不同形状并不容易实现,要同时分析得到油液中颗粒数量和质量二项指标并不容易。
针对以上缺点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油液铁磁性颗粒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装置,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油液铁磁性颗粒的检测方法,用于长期在线动力系统油液中的铁磁性颗粒数量和质量的检测分析,通过涡流绝对式检测传感器在一个周期内吸附铁磁性颗粒和检测分析周期内铁磁性金属磨粒的总质量,包括,检测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电源周期性设定:设定涡流绝对式检测传感器线圈(L3)上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的各个通电时间,以直流电源通电时间(t0~t1)和交流电源通电时间(t2~t3)合并为一个周期,作为周期性反复运行;
b.铁磁性颗粒吸附:在周期性直流电源通电时间(t0~t1)段中,对涡流绝对式检测传感器线圈(L3)上通于直流电,吸附油液中的一个周期时间(t0~t1)段内通过油液管道的铁磁性颗粒;
c.铁磁性颗粒总质量检测:在周期性交流电源通电时间(t2~t3)段中,对涡流绝对式检测传感器线圈(L3)上通于交流电,检测在周期时间(t0~t1)段被吸附铁磁性颗粒的总质量。
其中,还包括通过设置于油液流动方向涡流检测线圈(L3)上游前端的一对差分式电磁检测线圈(L1、L2)检测计算输油管中铁磁性金属磨粒的个数,结合c步骤中周期时间段内检测的铁磁性颗粒的总质量,分析评估同周期内的铁磁性金属磨粒大概质量平均值。
以及,本发明中还包括一个周期内设置于吸附铁磁性颗粒的直流电源时间段(t0~t1)与涡流检测的交流电源时间段(t2~t3)之间的时间段(t1~t2)内的退磁过程,所述的退磁过程可以设置为在涡流绝对式检测传感器线圈(L3)上通于衰减振荡电源。
还包括每一个周期中直流电源通电时间(t0~t1)段的电流值大小的设定和选择的步骤,通过数字式模拟验证铁磁性颗粒质量大小对应于被吸附的所需磁力的电流值大小,设定和选择需要评估分析的铁磁性颗粒质量所相对应的直流电源电流值。
其中,包括抽取两个以上的周期(t0~t3)时间段作为一个大的周期时间段,在一个大的周期时间段内,分别将每个小周期(t0~t3)时间段内的直流电源值以大小顺序排列设定,选择用于按照颗粒质量值大小顺序的检测评估分析。可以设定为按照铁磁性颗粒质量值从小颗粒到大颗粒的顺序吸附分析,从而分别排列的评估分析小颗粒浓度值或百分量和大颗粒浓度值或百分量。小颗粒浓度值的分析为润滑油的污染程度分析,以确定是否进行润滑油更换;大颗粒浓度值的分析为动力装置故障分析,以评估确定动力装置是否存在故障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未经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34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