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倒炉次数降低出钢温度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93310.7 | 申请日: | 2021-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1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杨林;周志勇;潘佳;赵龙;张汉山;饶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00 | 分类号: | C21C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京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7 | 代理人: | 麦超群 |
地址: | 5296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少 次数 降低 温度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涉及冶金技术领域的一种减少倒炉次数降低出钢温度的生产方法,解决了炉前倒渣倒出终渣量较少,不利于降低终渣热量的损耗,炉前倒渣增加了冶炼周期,不利于倒炉生产效率的提升,炉前倒渣增加了热量损耗,不利于出钢温度降低,易出现终渣过多,点火不着的情况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一种减少倒炉次数降低出钢温度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出钢:正常炉次双联不倒炉直接出钢时终点温度不低于1615℃,炉后不使用渣罐;倒终渣:对炉体进行摇炉,摇炉角度为105±2°,进行倒终渣作业。降低了倒炉温度损耗、缩短了冶炼周期、提高了倒炉生产效率、控制炉内渣量、提高了打火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减少倒炉次数降低出钢温度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将调整好成分和温度的金属熔体由熔炼炉输送到静置炉的倒炉工艺过程,称为倒炉,也可称为出炉或转炉。这一工序对铸造出来的产品质量产生着较大的影响。
目前,国内现有的倒炉方式主要采用炉前倒炉再出钢的方式(即炉后无渣罐的方式),但该倒炉方式主要有以下缺点:炉前倒渣倒出终渣量较少,不利于降低终渣热量的损耗,炉前倒渣增加了冶炼周期,不利于倒炉生产效率的提升,炉前倒渣增加了热量损耗,不利于出钢温度降低,易出现终渣过多,点火不着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少倒炉次数降低出钢温度的生产方法,降低了倒炉温度损耗、缩短了冶炼周期、提高了倒炉生产效率、控制炉内渣量、提高了打火成功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减少倒炉次数降低出钢温度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出钢:正常炉次双联不倒炉直接出钢时终点温度不低于1615℃,炉后不使用渣罐;
倒终渣:对炉体进行摇炉,摇炉角度为105±2°,进行倒终渣作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倒终渣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若炉体前大面有补炉砖,则摇炉角度为103°~10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摇炉角度为103°~105°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摇炉角度采用10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倒终渣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若不倒前期渣直接出钢,则摇炉角度为105°~107°。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摇炉角度为105°~107°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摇炉角度采用10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出钢的步骤前,包括以下步骤:
取样操作:若投弹温度低于1595℃或高于1660℃时,进行倒炉测温、取样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取样操作的步骤中,包括以下步骤:
在操作时取1个渣样,并进行检测分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改变炉前倒炉出钢的现状,实现不倒炉直接出钢的效果,缩短冶炼周期。减少渣料对转炉热量的消耗,进一步降低铁水消耗。减少倒炉次数,降低出钢强的温度损失。减少终渣量,提高打火成功率。通过改变终渣量控制方式实现不倒炉出钢,同时极大地减少了热量的损耗,节约了生产时间。
在炉后不使用渣罐的情况下,实现了不倒炉出钢,降低了倒炉温度的损耗,缩短了冶炼周期,提高了转炉生产效率。采取倒终渣的方式控制炉内渣量提高了打火成功率,减少了渣量对温度的损耗。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阳春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933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