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道路目标检测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89427.8 | 申请日: | 202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316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拓宝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G01S13/93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曾亚容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目标 检测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道路目标检测控制系统,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无人机巡航系统和车辆处理系统;所述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无人机巡航系统包括无人机和云端处理平台;所述无人机包括探测模块以及与所述探测模块连接的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探测模块用于通过毫米波雷达采集路面附属设施及裂坑的信息;所述云端处理平台,能够识别、计算并存储所述信息涉及的路面附属设施及裂坑的位置参数、尺寸参数;所述车辆处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动态模拟模块和控制提示模块,能够采集该路段路面附属设施及裂坑的位置参数、尺寸参数,并根据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信息模拟车辆的越障能力,并规划安全行驶路线并进行提示预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道路目标检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复杂路况会造成汽车损坏,如由于车辆与地面间的间隙不足而被地面托住,导致无法通过的情况被称为间隙失效;由于路面附属设施造成道路狭窄使车身无法安全通过,因此准确监测路面附属设施及裂坑道路裂坑状况至关重要。
申请号为201710177036.0的发明,公开了一种路面坑槽的自动检测方法。该方法在路面检测车上安装左、右两个图像采集装置,并对左右两个图像采集装置进行双目标定;左、右图像采集装置同时采集路面同一位置的图像;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矫正后的左右图像进行匹配得到视差图,将所述视差图的每个像素坐标转换为三维坐标;识别像素点中的坑槽点,确定每行的坑槽面积;统计所述图像对应路面的坑槽总面积和平均深度。由此可以实现路面坑槽的识别及坑槽面积和深度的测量。但是,该发明未考虑到前方道路状况的突发性,道路上的行驶车辆不能得到及时的裂坑情报,也没有得到合理的行车路径规划。在高速行驶的状态下,驾驶员很难有反应时间采取正确的行驶策略,存在安全隐患。
申请号为201911161999.7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道路裂坑检测的行车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其系统包括车载无人机和车载处理系统,通过采集裂坑几何参数、裂坑位置参数和裂坑深度参数,结合车前轮轮心距车辆前端突出点的距离、车前轮轮心距车辆前端突出点的距离以及前轮与后轮之间距离等参数,构建几何模型,判断车辆是否能够安全通过裂坑,若不能则进行具体的险情预警并根据裂坑几何参数、裂坑位置参数规划车辆行驶路径,从而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但该技术采用车载无人机进行信息采集,一方面增加了车载设备的成本,另一方面,车辆在行驶时,随意使用无人机进行信息采集,存在安全隐患;且该技术构建的几何模型比较简单,车辆是否会发生间隙失效与行驶速度、底盘高度等多种参数相关,上述模型并不能真正反映出车辆的越障能力,不能向驾驶员发送准确的险情预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道路目标检测控制系统,包括: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无人机巡航系统和车辆处理系统;
所述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无人机巡航系统包括无人机和云端处理平台;所述无人机包括探测模块以及与所述探测模块连接的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探测模块用于通过毫米波雷达采集路面附属设施及裂坑的信息;所述云端处理平台,包括数据存储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传输来的所述信息;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数据传输模块传输来的所述信息进行处理,识别、计算并存储所述信息涉及的路面附属设施及裂坑的位置参数、尺寸参数;
所述车辆处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动态模拟模块和控制提示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向云端处理平台发送路段信息并采集该路段路面附属设施及裂坑的位置参数、尺寸参数;所述动态模拟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信息模拟车辆的越障能力;所述控制提示模块根据模拟得到的越障能力规划安全行驶路线并进行提示预警。
进一步的,所述车辆处理系统还包括信息反馈模块,用于向云端处理平台发送越障能力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能够与道路交通管理业务系统共享信息,根据车辆处理系统发送的越障能力信息发送需要介入管制或维修的请求。
进一步的,所述无人机还包括卫星定位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拓宝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拓宝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94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线位移测量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船用吸口滤网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