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正梯度环芯相的Ti(C, N)基金属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85390.1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87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熊慧文;刘全明;褚胜林;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惠州市明锐精密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9/04 | 分类号: | C22C29/04;C22C1/05;B22F3/02;B22F3/10;B22F5/10;B22F9/04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钟丹;魏娟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梯度 环芯相 ti 基金 陶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正梯度环芯相的Ti(C,N)基金属陶瓷及其制备方法。该金属陶瓷环芯组织的外环相较内环相富W/Mo而贫N,环芯相中固溶金属元素W/Mo沿芯部至外环呈正梯度分布,具有较常规环芯相成分相反的正梯度结构。与常规环芯相的Ti(C,N)基金属陶瓷相比,正梯度环芯相结构可提升陶瓷相与粘结相的界面润湿及结合强度,降低环芯内界面的晶格错配度,有效提升Ti(C,N)基金属陶瓷的强度与抗热震性能。该金属陶瓷在保持良好强韧性的基础上,具有较常规金属陶瓷更高的强韧性和抗热震性能,可提高刀具的表面加工精度和使用寿命,广泛应用于轴承料、切削刀具、模具材料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陶瓷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正梯度环芯相的Ti(C,N)基金属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氮化钛(Ti(C,N))基金属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高温切削性能,是应对我国钨资源匮乏,所急需发展的高附加值硬质材料。韧性不足是Ti(C,N)基金属陶瓷应用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归因于金属Ni及其合金粘结相对Ti(C,N)硬质相界面不浸润。在Ti(C,N)颗粒表面形成环相,改善粘结相对陶瓷相的润湿性并优化环芯界面微结构,是提高材料强韧性的主要方法。以合金元素、碳化物或复式固溶体的形式,添加合金元素Mo、W等可改善Ni对Ti(C,N)颗粒的润湿性,并通过溶解-析出形成环芯相组织。其中环相为(Ti,W,Mo,...)(C,N)固溶体,而芯相为Ti(C,N)。环相能优化材料的组织分布、细化晶粒并提高陶瓷相与金属的结合强度;但环相为脆性相,且环芯组织内界面处位错堆积,存在一定的界面内应力,易于诱导裂纹源的萌生。因此,在确保体系润湿性改善的同时,有效降低或消除环相与芯相间的晶格错配,实现高共格、低界面应力环芯结构是提高材料强韧性的关键。
Shinhoo Kang证实了环芯相内界面的消除可显著提高了金属陶瓷的断裂韧性,且富W的固溶体晶粒具有更好的韧性,且与粘结相的结合强度更高。基于此,依据烧结过程环芯组织的演变规律,构筑低应力、高共格、正梯度环芯结构是制备高强韧性、高硬度Ti(C,N)基金属陶瓷的有效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现有Ti(C,N)基金属陶瓷环芯相中固溶元素W/Mo的成分差异,提升陶瓷相与粘结相的界面结合强度,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抗热震性能、高强度的具有正梯度环芯相的Ti(C,N)基金属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一种具有正梯度环芯相的Ti(C,N)基金属陶瓷,所述 Ti(C,N)基金属陶瓷的硬质相组织结构为环芯相,所述环芯相由芯相,包覆芯相的内环相,以及包覆内环相的外环相组成;其中外环相较内环相富W/Mo而贫N,且环芯相中W/Mo沿芯相至外环相呈正梯度分布。
本发明提供的Ti(C,N)基金属陶瓷,外环相中固溶金属元素W与 Mo的含量,比内环相固溶W与Mo的含量更多,而外环相中固溶N的含量,比内环相固溶N的含量更少,并且从整个环芯相中的结构来说, W与Mo的含量沿芯相至外环相呈梯度增加(正梯度)的分布,与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环芯相成分相反。
优选的方案,所述芯相的成份为Ti(C,N),内环相为贫W/Mo富N 的(Ti,M)(C,N)固溶体,外环相为富W/Mo贫N的(Ti,M)(C,N)固溶体,其中M为W、Mo、Ta、Nb、V、Zr、Hf中的至少一种,且包含W与 Mo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方案,所述Ti(C,N)基金属陶瓷的粘结相由钛、含钛的金属间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与铁族金属组成,其中钛和钛的金属间化合物在粘结相中质量分数为2~10wt%。
进一步的优选,所述钛的金属间化合物选自Ni3Ti、Co3Ti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的优选,所述铁族金属选自铁、钴、镍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钴、镍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惠州市明锐精密工具有限公司,未经中南大学;惠州市明锐精密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539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