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谐振疲劳式玉米穗摘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84238.1 | 申请日: | 2021-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18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班书昊;李晓艳;蒋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王秀娟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谐振 疲劳 玉米 穗摘收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谐振疲劳式玉米穗摘收装置,属于玉米穗收割设备领域。它包括机架板,固定装设于机架板上的导向柱,自上而下滑动装设于导向柱上的主动谐振疲劳模块和被动谐振疲劳模块,以及主动激振结构模块;主动谐振疲劳模块包括主动升降板、一组主动疲劳杆、主动固定板、拉压螺旋弹簧;被动谐振疲劳模块包括被动升降板、一组被动疲劳杆、被动固定板、抗压螺旋弹簧;主动激振结构模块包括转轴A、从动轮A、绕线轮A、转轴B、从动轮B、绕线轮B、电机、主动轮、定滑轮A和定滑轮B;主动轮同时与从动轮A和从动轮B啮合传动。本发明是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摘收玉米穗效率高、利用交错应力降低耗能的谐振疲劳式玉米穗摘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玉米穗收割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谐振疲劳式玉米穗摘收装置。
背景技术
玉米收割的机械化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发展趋势,通常情况下在秸秆切割之前需要先摘收玉米穗。传统的玉米穗摘收装置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因为摘穗力大而导致其能耗高、适应性较差。因此,设计一种利用交错应力降低耗能的玉米穗摘收装置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摘收玉米穗效率高、利用交错应力降低耗能、适应性强的谐振疲劳式玉米穗摘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解决方案为:一种谐振疲劳式玉米穗摘收装置,包括机架板,固定装设于所述机架板上的导向柱,自上而下滑动装设于所述导向柱上的主动谐振疲劳模块和被动谐振疲劳模块,以及主动激振结构模块;所述机架板的左右两侧还装设有侧板A和侧板B。
所述主动谐振疲劳模块包括采用直线轴承B可滑动装设于所述导向柱上的主动升降板,沿水平方向均布且相间隔地一端装设于所述主动升降板上的一组主动疲劳杆,固定装设于所述导向柱顶端的主动固定板,装设于所述导向柱上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主动固定板和所述主动升降板相连的拉压螺旋弹簧;相邻两个主动疲劳杆之间的水平距离形成主动间隔;所述主动间隔大于玉米秸秆平均直径的1.5倍,且小于玉米穗平均长度的0.8倍;
所述被动谐振疲劳模块包括采用直线轴承A可滑动装设于所述导向柱上的被动升降板,沿水平方向均布且相间隔地一端装设于所述被动升降板上的一组被动疲劳杆,固定装设于所述导向柱中下部的被动固定板,装设于所述导向柱上且上端自由抵靠被动升降板、下端与所述被动固定板相连的抗压螺旋弹簧;所述相邻两个被动疲劳杆之间的水平距离形成被动间隔;所述被动间隔大于玉米穗平均直径的1.5倍,且小于玉米穗平均长度的0.8倍;
所述主动谐振疲劳模块与所述被动谐振疲劳模块静止时沿铅垂方向的平衡距离形成纵向间隔,所述纵向间隔为1~1.5倍玉米穗平均长度;
所述主动激振结构模块包括沿同一直线自左向右依次固定装设于所述主动固定板上的立柱A、立柱C和立柱B,转动装设于所述立柱A上的转轴A,固定装设于所述转轴A 上的从动轮A,采用单向轴承A装设于所述转轴A上的绕线轮A,转动装设于所述立柱B上的转轴B,固定装设于所述转轴B上的从动轮B,采用单向轴承B装设于所述转轴B上的绕线轮B,固定装设于所述立柱C上的电机,固定装设于所述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轮,分别装设于所述主动固定板两侧且可以自由转动的定滑轮A和定滑轮B;所述主动轮同时与所述从动轮A和从动轮B啮合传动。
所述绕线轮A和绕线轮B逆时针转动时,所述单向轴承A与所述单向轴承B同时处于止动状态;所述绕线轮A43和绕线轮B53顺时针转动时,所述单向轴承A与所述单向轴承B同时处于允动状态;
所述主动激振结构模块还包括下端均与所述主动升降板相连且关于所述导向柱左右对称的牵引绳A和牵引绳B;所述牵引绳A另一端穿过所述定滑轮A并缠绕在所述绕线轮A 上;所述牵引绳B另一端穿过所述定滑轮B并缠绕在所述绕线轮B上。
所述主动轮顺时针转动时,所述绕线轮A和所述绕线轮B分别同步缠绕所述牵引绳A和牵引绳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42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