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激光消蚀和血管冲击波成形术的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82354.X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08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于波;候静波;贾海波;赵晨;康维;徐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医科大学;全景恒升(北京)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24 | 分类号: | A61B18/24;A61B1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黄家俊 |
地址: | 150086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激光 消蚀 血管 冲击波 成形 导管 | ||
1.一种集成激光消蚀和血管冲击波成形术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1)、光纤(2)、冲击波碎石电极(108)和球囊(109),其中导管(1)由近端至远端顺序分为的近端部(11)、收缩段(12)、电极安装段(13)、开放段(14)和远端部(15)组成,至少一组冲击波碎石电极(108)环绕并被固定在电极安装段(13)外,收缩段(12)和开放段(14)为变径管段,球囊(109)远近端分别安装于收缩段(12)和开放段(14)上,电极安装段(13)的内径小于远端部(15)的内径;
液体导管(111)的远端穿过收缩段(12)与球囊(109)相通,导线(110)的远端穿过收缩段(12)与冲击波碎石电极(108)相连,导线(110)的近端与冲击波碎石引擎(112)相连;导管(1)的远端端面(103)为光纤(2)和血管导丝管腔(105)的出口端面;设置于导管(1)内的光纤(2)的远端设置在远端端面(103)上,光纤(2)的近端与脉冲激光器(113)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激光消蚀和血管冲击波成形术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安装段(13)的内径小于近端部(11)的内径,电极安装段(13)、远端部(15)和近端部(11)均为等径管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激光消蚀和血管冲击波成形术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导丝管腔(105)的近端出口设置于近端部(11)上,血管导丝管腔(105)的远端出口设置于远端端面(103)的中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激光消蚀和血管冲击波成形术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波碎石电极(108)由第一电极(1081)和第二电极(1082)组成,第一电极(1081)和第二电极(1082)是一对放电电极,第一电极(1081)上设有一个凹槽,第二电极(1082)对应的有一个突起形成一对放电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激光消蚀和血管冲击波成形术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部(15)的长度为3毫米至30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激光消蚀和血管冲击波成形术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段(14)近端的内径为2毫米至4毫米,开放段(14)远端的内径为2.5毫米至4.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激光消蚀和血管冲击波成形术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2)由近端至远端依次分为捆状部分(21)、弯曲部(22)和环状部分(23)三个部分,其中捆状部分的光纤(2)位于近端部(11)、收缩段(12)和电极安装段(13)中;弯曲部(22)的光纤(2)位于远端部(15)的近端和开放段(14)中;环状部分(23)的光纤(2)正视呈圆形均匀设置在固定筒(3)的外周;固定筒(3)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环状部分(23)的光纤(2)和固定筒(3)均设置于远端部(15)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集成激光消蚀和血管冲击波成形术的导管,其特征在于,紧密排列的所述捆状部分(21)的截为第一面积;在远端端面(103)处的远端部(15)和血管导丝管腔(105)之间所围成区域的面积为第二面积,第二面积与第一面积的比值为a,在脉冲激光器(113)使用355纳米的波长时,输入光纤近端端面(114)的能量为不小于a*50mJ/mm2至a*100mJ/mm2;在脉冲激光器(113)使用308纳米的波长时,输入光纤近端端面(114)的能量为a*30mJ/mm2至a*80mJ/mm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集成激光消蚀和血管冲击波成形术的导管,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固定筒(3)的数量超过一个时,多个固定筒(3)由内而外以固定筒(3)、光纤(2)依次交替的顺序逐层设置于血管导丝管腔(105)外。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9之一所述的一种集成激光消蚀和血管冲击波成形术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3)的外周沿固定筒(3)的轴线方向设有线型凸起或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全景恒升(北京)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医科大学;全景恒升(北京)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235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