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乳液分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81389.1 | 申请日: | 202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48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沙迪;姬相玲;郑润;王宝龙;石凯;刘学;刘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J9/42 | 分类号: | C08J9/42;C08J9/40;B01D17/04;C02F1/40;C08L2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豆贝贝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液 分离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乳液分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乳液分离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a)利用聚乙烯醇基溶液对聚乙烯醇缩醛泡沫浸渍;所述聚乙烯醇基溶液包括:聚乙烯醇、表面活性剂、酸液、交联剂和水;b)对步骤a)得到的浸渍后的聚乙烯醇缩醛泡沫进行固化交联,得到再固化交联的聚乙烯醇缩醛泡沫;c)将所述再固化交联的聚乙烯醇缩醛泡沫与催化剂、硅烷改性剂和溶剂混合进行硅烷化反应,得到乳液分离材料;所述硅烷改性剂为烷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乳液分离材料能够有效分离乳化油,并提高分离通量;同时其成本低廉,制备过程简单,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离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乳液分离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海上漏油和工业废水污染等事故频频发生,已经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例如,2010年发生在美国墨西哥湾的原油泄漏事故,造成了大面积海洋环境污染并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大量海洋动物死亡,数十种濒危动物灭绝,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数百亿美元。目前,随着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含油废水处理问题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含油废水中油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浮油、分散油、乳化油和溶解油,不同类型的含油废水处理方式并不相同,其中乳化油的分离最为困难,是含油废水处理的重点与难点。
对于较易分离的浮油和分散油,目前最常用的吸附材料可分为无机类(沸石、硅藻土和活性炭等)、天然高分子类(木棉、麦秆和棉麻等)和合成高分子类(聚丙烯吸油毡和聚氨酯泡沫等),它们的特点是简单有效,可直接用于处理原油泄漏等突发事故,但其油水同吸,且对乳化油基本没有分离能力。
对于尺寸更小更稳定的乳化油,目前常用的分离方法有生物法、化学法和物理法。其中,生物法和化学法是利用微生物(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 andEngineering,2014,12,1-5)、破乳剂(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2007,147,991-996)或氧化剂(The 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16,94,2298-2302)对含油废水中的乳化油进行破乳,使破乳后的油滴凝结成易于除去的分散油或浮油,再配合使用其他吸附材料或方法进行吸收分离。但是,生物法和化学法都有一定的弊端,化学法破乳效果好,但可能会带来“二次污染”等问题;生物法破乳效果好,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但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两种方法的应用都受到一定限制。
物理法是使用微孔膜材料或三维立体泡沫材料,利用尺寸筛分效应,对含油废水中的乳化油进行有效分离。与生物法和化学法相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环境友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813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