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衬砌结构病害检测方法、装置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5113.2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44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刘飞香;杜义康;秦念稳;李婷婷;张雪荣;杜平;贺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89 | 分类号: | G01S13/89;G01S13/8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晓坤 |
地址: | 4101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衬砌 结构 病害 检测 方法 装置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衬砌结构病害检测方法、装置及介质,其中方法包括,根据不同衬砌结构的雷达图像构建二分类识别模型和第一检测模型,并在获取到待检测的目标雷达图像后,根据二分类识别模型判断目标雷达图像对应的衬砌结构是否存在病害,如果是则根据第一检测模型确定病害对应的类型和位置,其中,不同衬砌结构的雷达图像包括各病害任意组合和无病害的雷达图像。由于二分类识别模型和第一检测模型是根据不同衬砌结构的雷达图像构建的,因此二分类识别模型和第一检测模型能够兼顾识别种类复杂的衬砌结构,避免了不同衬砌结构的雷达图像差异较大导致检测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提高了衬砌结构病害检测的普适性、准确率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衬砌病害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衬砌结构病害检测方法、装置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公路隧道的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即隧道数量越来越多。但隧道建成后或在运营期间,衬砌结构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裂缝、渗水、脱空(剥落)、空洞等病害现象,直接威胁行车、行人安全。
为了防止衬砌结构的病害威胁行车、行人安全,对隧道衬砌结构病害的检测与诊断是迫切需求。目前,衬砌结构病害检测方法,通过地质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在不同衬砌结构(例如混凝土、钢筋、钢拱架、围岩等)的介质进行传播和反射,获取雷达反射波后,人工进行识别判断该衬砌结构中是否存在病害。由于不同衬砌结构的反射波差异较大(例如:衬砌结构A存在病害的反射波与衬砌结构B不存在病害的反射波相似),人工识别衬砌结构是否存在病害的方法无法兼顾种类复杂的衬砌结构的病害检测,因此通过人工识别的方式会导致衬砌结构病害检测方法的普适性低的问题,从而降低了识别衬砌结构病害的准确率和效率。
因此,如何提高衬砌结构病害检测的普适性、准确率和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衬砌结构病害检测方法,用以提高衬砌结构病害检测的普适性、准确率和效率。本申请的目的是还提供一种衬砌结构病害检测装置及介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衬砌结构病害检测方法,包括:
根据不同衬砌结构的雷达图像构建二分类识别模型和第一检测模型;
获取待检测的目标雷达图像;
根据所述二分类识别模型确定所述目标雷达图像对应的目标衬砌结构是否存在病害;
在所述目标雷达图像对应的目标衬砌结构存在病害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检测模型确定所述目标衬砌结构对应的病害的类型和位置;
其中,所述雷达图像包含不同所述衬砌结构的各病害任意组合的图像以及不同所述衬砌结构的无病害的图像。
优选的,根据不同衬砌结构的所述雷达图像构建所述第一检测模型具体为:
根据所述雷达图像构建各衬砌厚度对应的各第二检测模型;
则,所述在所述目标雷达图像对应的目标衬砌结构存在病害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检测模型确定所述目标衬砌结构对应的病害的类型和位置,具体为:
在所述目标雷达图像对应的目标衬砌结构存在病害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目标雷达图像获取目标衬砌厚度;
根据所述目标衬砌厚度确定对应的目标第二检测模型;
通过所述目标第二检测模型确定所述目标衬砌结构对应的病害的类型和位置。
优选的,所述根据不同衬砌结构的雷达图像构建二分类识别模型具体包括:
获取仿真的所述雷达图像和第一实际雷达图像;
根据仿真的所述雷达图像和残差网络模型构建所述二分类识别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51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