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下穿隧道框架段顶板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4994.6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1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6 |
发明(设计)人: | 潘奕瑾;商家伟;焦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11/12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张锡军;杨冬 |
地址: | 617099 四川省攀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框架 顶板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穿隧道框架段顶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下穿隧道分为多个施工段;B、在第一个施工段搭设满堂支架;C、在满堂支架的顶部搭建模板;D、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调节顶托向下移动,使模板全部与顶板脱离;E、将底托分为活动支撑和固定支撑两部分,利用移动车体支撑活动支撑,固定支撑脱离地面;F、带动移动车体行走,将满堂支架移动至下一个施工段。本发明节省了满堂支架的搭设时间和拆卸时间,且节省了搭设满堂支架的材料,降低施工成本。此外,在移动满堂支架时,模板也随着满堂支架移动到下一个施工段,只需要对模板进行微调就可以直接浇筑混凝土,节省了搭设模板的时间,降低模板搭设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下穿隧道框架段顶板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下穿隧道框架段顶板施工一般是现场浇注钢筋混凝土,具体地,先按照规定的技术标准搭设满堂支架,然后在满堂支架上搭建模板以及绑扎钢筋,最后再进行浇注。当下穿隧道框架段顶板的长度较大时,需要采用长度较大的满堂支架作为支撑,因此需要大量的时间搭设满堂支架,顶板浇注完成后,又需要大量的时间拆除满堂支架,导致施工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效率更高的下穿隧道框架段顶板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下穿隧道框架段顶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下穿隧道分为多个长度相等的施工段;
B、在第一个施工段搭设满堂支架,满堂支架包括多根横杆和多根立杆,每根立杆的顶部设置有可升降的顶托,下端设置有可升降的底托;
C、在满堂支架的顶部搭建模板;
D、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调节顶托向下移动,使模板全部与顶板脱离;
E、将底托分为活动支撑和固定支撑两部分,并将活动支撑向上移动,然后将移动车体置于活动支撑的下方,再将活动支撑向下移动至与移动车体紧密接触;将固定支撑向上移动至脱离地面;
F、利用牵引设备带动移动车体行走,将满堂支架移动至下一个施工段;
G、下放固定支撑至地面,向上移动活动支撑,使活动支撑脱离移动车体,然后移开移动车体,再下放活动支撑至地面;
H、重复步骤C至G,直到完成施工段的顶板施工,最后拆除满堂支架。
进一步地,步骤E中,在满堂支架的两侧设置水平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端部设置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下穿隧道的侧墙压紧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车体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车轴,每根车轴的两端设置有滚轮,两根车轴上设置有支撑梁,步骤E中,活动支撑与支撑梁压紧接触。
进一步地,两根车轴的两端均设置有U形架,所述U形架包括两根呈倒U形且平行设置的搭接杆,所述车轴位于搭接杆的内部,两根搭接杆的两端通过连接杆相连,所述支撑梁位于连接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设备为卷扬机,所述卷扬机的钢丝连接在车轴的中点处。
进一步地,在步骤C中,模板搭设完成后对满堂支架(1)进行预压。
进一步地,预压过程为:
在满堂支架上选取多个控制点,测量每个控制点的初始标高;
准备配重,配重的总重量与每段顶板的重量相等;
将50%的配重吊至满堂支架上,测量各个控制点的第一预压标高;
将剩余50%的配重吊至满堂支架上,测量各个控制点的第二预压标高;
配重预压一段时间后,测量各个控制点的第三预压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49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