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镁合金带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73493.6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25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汤波楷;章国华;陈登斌;肖自飞;戎立波;田彩霞;孔军;雷雨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永杰铝业有限公司;永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7/04 | 分类号: | B21C37/04;B22D11/00;C22C1/02;C22C21/08;C22F1/047;B21B37/74;C23G1/22 |
代理公司: | 深圳君信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36 | 代理人: | 刘伟 |
地址: | 31122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镁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铝镁合金带材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铝镁合金带材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Si≤0.10%、Fe≤0.15%、Cu≤0.05%、Mg 3.80~3.97%、Mn≤0.25~0.45%、Cr≤0.10%,Zn≤0.25%、Ti≤0.15%、余量为Al及不可避免的杂质。通过严格控制Mg、Mn等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晶粒细化剂中TiAl3相和TiB2相的分布尺寸大小等工艺的设计,使得所述铝镁合金带材的抗拉强度为310~340MPa,屈服强度为240~280MPa;与相关技术相比,该方法制备的铝镁合金带材综合机械性能优良,高强度同时满足加工冲压成型性要求,适合应用于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中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铝镁合金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制作电脑中板的铝镁合金带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电子行业迅猛发展。在国内移动互联网跳跃式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智能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实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并给我国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等3C电子产品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铝镁合金属于不能经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因具有质量轻、强度中等、塑性高、成型性能优良、焊接性能良好、无磁性和导热性好、散热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中。苹果、联想等笔记本电脑以及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整体厚度逐渐减薄化,重量轻量化,因此对于中板用铝镁合金带材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需要足够的支撑强度,满足复杂的冲压及0T折弯变形能力,机械加工后不发生因残余应力释放而引起的翘曲变形,确保压合紧密、表面质量优良、色泽均匀、板形平整,不允许出现“S”形扭曲等。
传统笔记本电脑以及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中板金属板采用薄钢板,强度足够,但是重量较重,不便于携带,而且散热性差;而纯铝合金强度不够,无法满足支撑要求,务必会增加金属板的厚度,成形性能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铝镁合金带材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质量优良、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高的铝镁合金带材及其制备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铝镁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所述铝镁合金带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按如下组分及质量百分比:Si≤0.10%、Fe≤0.15%、Cu≤0.05%、Mg 3.80~3.97%、Mn 0.25~0.45%、Cr≤0.10%,Zn≤0.25%、Ti≤0.15%、余量为Al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熔铸工序采用半连续铸造方法制备铸锭,具体包括:
步骤S11、选用元素Si、Fe、Cu、Cr、Zn、Al含量符合上述质量百分比的重熔铝锭作为熔体并熔炼成铝液,所述铝液温度达到735℃~745℃后,按上述质量百分比配制合金元素Mg和Mn;
步骤S12、将步骤S11中的所述铝液进行电磁搅拌使所述铝液化学成分均匀,所述电磁搅拌结束后使用扒渣车对所述铝液进行扒渣;
步骤S13、将所述铝液转入保温炉中进行精炼,所述保温炉中充入氯气,精炼时间为30~45分钟;
步骤S14、将经所述步骤S13精炼后的铝液进行扒渣,再静置30~40分钟;
步骤S15、将静置结束后的所述铝液依次经过除气箱除气,所述除气箱内的氢含量小于0.16mL/100gAl,其中,所述除气箱除气全程按上述Ti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以在线加入晶粒细化剂的方式加入;除气后的所述铝液经过过滤箱,所述过滤箱为双级过滤;过滤后的所述铝液通过结晶器进行铸造得到所述铸锭,其中,铸造速度为42~50mm/min,铸造冷却水流量为160~190L/min;
步骤S2、采用热轧工序将所述铸锭轧制成4.0mm厚的热轧坯料铝卷:
步骤S21、对所述铸锭铣削,大面铣削12mm每面,将所述铸锭表面冷隔层、偏析层铣削干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永杰铝业有限公司;永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永杰铝业有限公司;永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34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富含钙的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铝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