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73350.5 | 申请日: | 2021-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7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卞广涛;葛宪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威广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13/61 | 分类号: | C07D213/6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3300 甘肃省武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基 吡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20~50℃条件下,将2,3‑二氯‑5‑三氯甲基吡啶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得到2‑氯‑5‑三氟甲基吡啶的有机溶液;2)向步骤(1)所得2,3‑二氯‑5‑三氯甲基吡啶的有机溶液中加入氟化季铵盐,均匀混合后即为反应体系;3)将所述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20~50℃,反应2~6h。该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的制备方法,通过选择廉价的氟化季铵盐作为氟化试剂,容易操作,该方法原料便宜且易得,反应温度低,时间短,避免了使用高温、高压以及危险的氟化氢原料等条件,最终得到产品的收率为70~90%,气相色谱检测纯度大于99.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是制备2-氨基-3-氯-5-三氟甲基吡啶的主要原料,而2-氨基-3-氯-5-三氟甲基吡啶又是氟啶胺的重要原料之一,氟啶胺能有效防除蔬菜上的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炭疽病及果树上的疮痂病、炭疽病、黑星病、轮纹病等病害,对辣椒、马铃薯疫病和块茎腐烂有特效,活性高,用药量少,见效快,使用浓度为2000-2500倍就能达到理想防效,此药为预防保护性杀菌剂,提前预防能确保蔬菜和水果品质好,无抗性:在国外使用多年,无抗性报道,持效期长:持效期为10-14天左右,可减少用药次数,省时、省力,与其他药剂无交互抗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对产生抗药性的病菌有良好的防除效果,耐雨性好:受气候影响小,耐雨水冲刷,由于其以上特点,氟啶胺的全球市场用量逐年增多。
现在国内外报道的合成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的工艺有很多,例如使用2,3-二氯-5-三氯甲基吡啶为原料与氟化氢在催化剂(六氯化钨,三氯化铁)作用下反应(CN106397309A;CN106748985A;WO2014198278);使用2-氯-5-三氟甲基吡啶与氯气和催化剂(三氯化铁,六氯化钨)作用下反应(US4420618,US2020102273);使用丙烯腈和2,2-二氯-3,3,3-三氟丙醛在铜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缩合反应(Tetrahedron,1985,41,4057-4078);使用5-氯-3-三氯甲基吡啶为原料经过高温(210oC)五氯化磷氯化及氟化氢氟化(WO2014198278),以上反应都避免不了高温,高压或者有大量废气(氯化氢)等条件和现象,故而提出一种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的制备方法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的制备方法,具备能避免高温、高压或大量废气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合成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的工艺都避免不了高温,高压或者有大量废气(氯化氢)等条件和现象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避免高温、高压或大量废气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20~50℃条件下,将2,3-二氯-5-三氯甲基吡啶加入到有机溶剂中,得到2-氯-5-三氟甲基吡啶的有机溶液;
2)向步骤(1)所得2,3-二氯-5-三氯甲基吡啶的有机溶液中加入氟化季铵盐,均匀混合后即为反应体系;
3)将所述反应体系温度控制在20~50℃,反应2~6h,GC检测2,3-二氯-5-三氯甲基吡啶转化为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转化率80%;
4)将反应液过滤,所得滤液在减压下蒸馏得到产物即为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2,3-二氯-5-三氯甲基吡啶与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例为1:(0~5),优选为2,3-二氯-5-三氯甲基吡啶与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例为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威广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威广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733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