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车尾料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9823.4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2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胡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93 | 分类号: | B08B9/09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车尾 回收 装置 方法 | ||
1.一种混凝土车尾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车(1)、动力机构(2)、伸缩机构(3)、喷流负压机构(4)和沉淀池(5),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车(1)上设置有搅拌罐(11),搅拌罐(11)的进料口(111)上连接有排料口(112),并且排料口(112)朝向沉淀池(5),所述沉淀池(5)上安装有动力机构(2),动力机构(2)连接的伸缩机构(3)在清洗回收时从进料口(111)插入搅拌罐(11)内,并且喷流负压机构(4)分布在伸缩机构(3)每节的端口上,喷流负压机构(4)与伸缩机构(3)的内部连接,动力机构(2)抽取的清液体经过伸缩机构(3)内,在水流压力的作用下伸缩机构(3)伸长,并且从喷流负压机构(4)喷出至清洗搅拌罐(11)内,并且清液与混凝土从排料口(112)排出;动力机构(2)内抽取伸缩机构(3)内气体,喷流负压机构(4)密封,伸缩机构(3)缩短从搅拌罐(11)内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车尾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动力机构(2)包括泵体(21)、进水管(22)和支撑架(23),支撑架(23)固定在沉淀池(5)上,泵体(21)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架(23)上,进水管(22)的一端与泵体(21)的输入端连接,进水管(22)的另一端插入沉淀池(5)内,用于抽取沉淀池(5)内的上层清液,泵体(21)的输出端与伸缩机构(3)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车尾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伸缩机构(3)包括不小于一节的伸缩管(31),伸缩管(31)的直径逐渐缩小,其中直径最大的伸缩管(31)与泵体(21)相接,每节伸缩管(31)一端的端口外径上固定有凸起的挡环(32),每节伸缩管(31)的挡环(32)插入后一个伸缩管(31)内,其中,直径最小的伸缩管(31)与挡环(32)对称的一端密封,伸缩管(31)在水压的作用下伸长,并且通过挡环(32)限制伸长的最大距离;
所述挡环(32)对称的伸缩管(31)端口上安装喷流负压机构(4),喷流负压机构(4)包括外壳(41)、喷嘴(42)、上挡板(43)、下挡板(44)、导向杆(45)、密封杆(46)以及弹簧(47),外壳(41)固定在伸缩管(31)上,喷嘴(42)安装在外壳(41)的顶面上,喷嘴(42)与伸缩管(31)上加工的通孔(6)连通,其中下挡板(44)固定在通孔(6)内,上挡板(43)位于下挡板(44)的上方,并且上挡板(43)与通孔(6)活动连接;
所述导向杆(45)、密封杆(46)和弹簧(47)的一端固定在下挡板(44)的顶面上,导向杆(45)的另一端穿过上挡板(43),密封杆(46)的另一端朝向上挡板(43)的密封孔(431)上,并且弹簧(47)围绕在密封杆(46)的外侧,弹簧(47)的顶端固定在上挡板(43)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车尾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挡板(44)上加工有与伸缩管(31)连通的圆孔(4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车尾料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杆(45)的顶端上固定有限位环,限位环抵在上挡板(43)上,限制上挡板(43)的向上滑动的最大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车尾料回收装置的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回收就位:混凝土车(1)倒车至进料口(111)朝向动力机构(2)内;
S2、伸缩:动力机构(2)在plc控制下工作,抽取沉淀池(5)内的液体进入伸缩机构(3)内,伸缩机构(3)伸长插入搅拌罐(11)内;
S3、清洗回收:液体经过喷流负压机构(4)多点朝搅拌罐(11)内喷出,冲洗多处的混合液经过排料口(112)流入沉淀池(5)内,冲洗结束后,动力机构(2)反向旋转,抽取伸缩机构(3)内液体以及气体,喷流负压机构(4)密封伸缩机构(3),用于伸缩机构(3)缩小从混凝土车(1)内脱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中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982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