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上方特殊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9497.7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5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顺平;陈亮;郄磊堂;周少伟;熊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绿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3/00 | 分类号: | E01C3/00;E01C3/04;E01C1/00;E01C11/22;E02D27/14;E02D27/16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001 | 代理人: | 李晓芬 |
地址: | 350026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上方 特殊 路基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地铁地段路基结构技术领域的一种地铁上方特殊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铺设于路面与地铁隧道上方路基之间的轻质泡沫混凝土路基,轻质泡沫混凝土路基的顶部铺设有路面结构层,轻质泡沫混凝土路基的两侧设置有混凝土挡墙,混凝土挡墙的外侧设置有填土护坡,轻质泡沫混凝土路基以及两侧填土护坡的底部均分别设置有桩,采用泡沫混凝土使得路堤结构重量减小,以避免在荷载过大的情况下出现地基沉降现象,更具稳定性,通过桩类型以及嵌埋形式的调整选择以及框架桩梁的强化应用,使得轻质泡沫混凝土路基与不同地质的地基之间的稳固连结,从而可以有效减少路基的差异沉降,从而保证地铁的运行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铁地段路基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铁上方特殊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软土地基的浇筑方式为采用堆砂层接合混凝土路基层,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和密度的路基结构。但现有的路堤结构重量过大,在荷载过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地基沉降现象,且结构稳定性有待提高。
随着城市地面交通需求不断增长,城市道路等级不断提升,路网也越来越密集,因此与运行地铁盾构隧道重叠的道路路段必将越来越多。与地面结构物相比,地下结构的工程安全问题更隐蔽,修复难度更大,这使得靠近运行地铁盾构隧道的相关工程建设受到了严格控制和制约。常规道路结构层的荷载往往会超过原覆土荷载,对运行地铁盾构隧道产生附加应力,引起隧道区间的沉降,影响运行地铁盾构隧道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传统软土地基的浇筑方式为采用堆砂层接合混凝土路基层,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和密度的路基结构。但现有的路堤结构重量过大,在荷载过大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地基沉降现象,且结构稳定性有待提高。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地铁上方特殊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铁上方特殊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铁上方特殊路基结构,包括铺设于路面与地铁隧道上方路基之间的轻质泡沫混凝土路基,所述轻质泡沫混凝土路基的顶部铺设有路面结构层,所述轻质泡沫混凝土路基的两侧设置有混凝土挡墙,所述混凝土挡墙的外侧设置有填土护坡,所述轻质泡沫混凝土路基以及两侧填土护坡的底部均分别设置有桩。
优选的,所述轻质泡沫混凝土路基以及两侧填土护坡底部的桩为水泥搅拌桩,均呈横纵阵列的矩形点阵状分布。
优选的,所述轻质泡沫混凝土路基的内部嵌埋设置有框架桩梁,所述水泥搅拌桩设置于所述框架桩梁底部并分布在双向地铁隧道的两侧以及中间,所述框架桩梁呈矩形网格状结构,所述水泥搅拌桩设置于所述框架桩梁的网格节点下方,所述水泥搅拌桩的顶端设置有水泥搅拌桩帽。
优选的,所述轻质泡沫混凝土路基以及两侧填土护坡底部的桩为CFG刚性桩。
优选的,分布位置与地铁管线、涵洞、挡墙结构干涉冲突的所述CFG刚性桩顶端凿除低于其他所述CFG刚性桩或侧向偏移避让。
优选的,所述CFG刚性桩的俯视排布结构为横纵阵列的矩形点阵结构,所述CFG刚性桩的顶端设置有CFG刚性桩帽。
优选的,所述轻质泡沫混凝土路基以及两侧填土护坡底部与所述桩顶端之间设置有复合褥垫层。
优选的,所述复合褥垫层至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配碎石砂垫层、第一双向钢塑土工格栅、第二配碎石砂垫层和第二双向钢塑土工格栅。
优选的,所述填土护坡两侧均设置有排水槽,所述路面结构层路面由中间向两侧垂降设置有形成%的斜坡,所述填土护坡的坡脚位于所述褥垫层外侧处设置有碎石填筑、干砌片石或浆砌片石的护脚,所述护脚中开设有用于将褥垫层中的渗水排至所述排水槽的泄水孔。
一种地铁上方特殊路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绿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绿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94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