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稳定成型的汽车内饰用加热成型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9206.4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18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红;秦秀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利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1/08 | 分类号: | B29C51/08;B29C51/18;B29C51/26;B29C51/30;B29C51/42;B29C51/44;B29C51/46;B29B17/00;B29B17/04;B29L31/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吴金水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城南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 成型 汽车 内饰用 加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定成型的汽车内饰用加热成型机,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顶端连接有下模;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连接于所述机架顶端,所述升降机构下方连接有与下模相适配的上模;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连接于所述下模侧端;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穿设连接于所述机架内部,所述脱模机构伸入下模内;控制箱,所述控制箱连接于所述机架内部,所述控制箱与升降机构、加热器和脱模机构电连接。本发明采用渐进式热压成型,避免传统直接压制成型过程中,内饰件坯料受到较大冲击力后产生破损现象,有助于在成型过程中减少压制成型区域的应力集中,提高汽车内饰件的整体性,在实现稳定成型的同时,有效缓和冲击,提高汽车内饰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饰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稳定成型的汽车内饰用加热成型机。
背景技术
汽车内饰大都为塑料材质,需使用加热成型机进行生产,加热成型机用于将塑料或橡胶原料放于模具内,夹于上下模之间,在加热的同时施以压力,使原料成型。现有的加热成型机在使用时,在压制成型过程中,容易产生内饰件坯料受到较大冲击力后产生破损现象,同时由于压制时模具与内饰件坯料局部接触,导致内饰件坯料弯折处局部压力过大,过度拉扯而使成型的内饰件厚度不一致,影响内饰件的强度和整体性。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亟需设计一种稳定成型的汽车内饰用加热成型机。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定成型的汽车内饰用加热成型机,采用渐进式热压成型,避免传统直接压制成型过程中,内饰件坯料受到较大冲击力后产生破损现象,有助于在成型过程中减少压制成型区域的应力集中,提高汽车内饰件的整体性,在实现稳定成型的同时,有效缓和冲击,提高汽车内饰的强度;其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顶端连接有下模;
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连接于所述机架顶端,所述升降机构下方连接有与下模相适配的上模;
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连接于所述下模侧端;
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穿设连接于所述机架内部,所述脱模机构伸入下模内;
控制箱,所述控制箱连接于所述机架内部,所述控制箱与升降机构、加热器和脱模机构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架包括:
平台、升降支腿和立柱,若干个所述升降支腿均匀连接于所述平台底端,所述立柱连接于所述平台顶端一侧,所述立柱顶端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平台顶端与下模连接,所述脱模机构穿设连接于所述平台内部,所述升降支腿与控制箱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柱顶端;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腔体一端;
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腔体内壁,所述第一固定块内部水平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侧端,并且所述第一连杆穿设所述第一固定块与驱动机构连接;
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底端,所述第二固定块远离所述驱动机构布置,所述第二固定块内部竖直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铰接;
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底端,并且所述第三连杆穿设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上模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第三固定块,所述第三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腔体一端,所述第三固定块顶端开设有第三滑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利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利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92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质燃烧炉渣的分选工艺
- 下一篇:一种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动力稳定性能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