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步抗体纯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8521.5 | 申请日: | 2021-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86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发明(设计)人: | 耿明涛;耿明辉;耿信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普瑞马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6/00 | 分类号: | C07K16/00;C07K1/22;C07K1/18;C07K1/20;C07K1/16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林青中 |
地址: | 215128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石湖西路188号***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体 纯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步抗体纯化方法,包括:a.提供包含抗体的样品;b.经至少一次抗体捕集装置处理;所述抗体捕集装置含有以捕集目标抗体成分为主,并辅以分离其他杂蛋白双功能效果的非蛋白A;任选的含有用于捕集目标抗体成分的蛋白A;c.经至少一次精纯化装置处理,所述精纯化装置用于对从所述捕集装置流出的含有抗体的馏出液进行再纯化;其中,所述抗体捕集装置和所述精纯化装置以全自动、半自动、或手动方式配合使用并组成抗体两步纯化系统。现在所有需要进行7~10天的超滤、灭菌、再浓缩、缓冲交换等的离线操作,都可以由本发明操作代替,只需1~3小时。该技术具有速度快、产量高、有害物质少、能耗低、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体分离纯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两步抗体纯化方法。
背景技术
在癌症、炎症以及自身免疫性病症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蛋白类生物药品是重要的一类药物。蛋白药物有很多不同形式,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ies,mAbs)和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conjugates,ADC)。这些蛋白质分子的明显优势在于他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到现在临床研究中已经超过了2000种,其中250种已经获准用于人类疾病治疗。可以毫无疑问地说,生物制药的前景非常广阔。蛋白质、单抗和抗体药物结合物是由生物体产生的。复杂性远远超过化学合成所产生的小分子和肽。液相色谱(LC)是解决分析、分离和纯化蛋白最有效的方法。
最常用的LC为离子交换色谱法(IEX),凝胶排阻色谱(SEC),疏水色谱法(HIC)和亲水色谱法(HILIC)。在所有色谱法中,色谱柱是色谱分离和分析的核心。科学家一直在尽力提高色谱柱效以用一根色谱柱就能解决一般较复杂的物质分离和分析问题,发展了混合机理的色谱(mixed-modechromatography,MMC)和单柱二维色谱法(2D-LC-1C)和多种亲合色谱法(AFC),即在液相色谱中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用力使溶质进行保留和分离的色谱方法。该方法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高色谱柱负载量,这为半制备和制备型色谱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思路。然而,对于更复杂混合物的分析,目前商品色谱柱的分离度远远达不到要求,因此必须要用二维液相色谱法(2D-LC)或多维液相色谱法(mD-LC)才能部分地解决这些问题。
色谱饼(chromatographic cake)是一种特殊规格的直径大于厚度的短柱,因为分离柱床类似饼状,故称其为色谱饼。色谱饼的外壳为不锈钢外,或耐压的工程塑料,内装填有不同功能的或可适用于多肽、抗体、蛋白质以及各种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或对蛋白具有复性并同时分离纯化的介质,能使处于变性状态的蛋白复性并同时纯化。可以做成不同的规格,从实验室到制备,再到生产规模。因在高压条件下(一般的装填压力为4,000psi)装填的刚性、极小颗粒(0.1~5μm)分离介质。可在高流速(1~1000mL/min)条件下进行“高速”、“高分离度”和“高重现性”的“三高”分离。
色谱饼的出现,从理论上解决了“色谱柱愈长,分离效果愈好;但是对于由此色谱柱愈长所产生的柱压愈高,从而影响了快速分离的”问题,而且在一维色谱分离中取得了“高速”、“高分离度”,“高柱负荷”和“高重现性”的“四高”,并同时具有“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消耗”的“三低”效果。在mD-LC法中,在色谱饼上还能起到在线缓冲溶液交换,目标产品的再浓集等作用,大大缩短了分离速度。
mAbs的分子量约有150kDa,1300个左右氨基酸和一些糖基化基团。从理论上讲,mAbs由单一的蛋白产生,但在mAB和ADC的制药过程中,这种复杂性表现为微观上的不均一性(micro heterogeneity),在蛋白表达、纯化和长期储存(即糖基化、脱酰胺、氧化、硫化,聚集,等等)过程都会发生等电异质性,即分子的电荷相同而质量不同,从而影响了该类药物的活性。因此,如何得到纯度高且微观均一性(micro homorogeneity)就成为一个既艰巨而又热点的技术瓶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普瑞马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普瑞马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85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