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壁舱段对接装置的进给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6056.1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72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许东来;张彪;孙搏;余志超;季德生;薛彦全;郭愿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P19/10 | 分类号: | B23P19/10;B25B2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对接 装置 进给 机构 | ||
本发明是一种薄壁舱段轴向对接的进给装置,包括:舱段托架、一层组件、二层组件、开合机构。薄壁舱段在径向上有一定程度的变形,无法直接对接。需要将其中一个长舱段固定,将短舱段放在舱段托架上,通过调节本装置以外的其他机构,使两舱段同轴,关闭本装置开合机构,转动手轮实现舱段托架沿光轴方向移动,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舱段托架带动短舱段沿轴向移动,与长舱段接触后,两个舱段的端面在轴向上产生一定的预紧力。使用舱段校正装置,使舱段的圆度恢复到正常范围,绕轴线微转舱段,在轴向预紧力的作用下实现初步套接。然后打开开合机构,沿舱段轴线方向施加力,快速完成最后对接。该装置满足了薄壁舱段对接的要求,提高了对接的精度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壁舱段对接装置的进给机构,属于装配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薄壁舱段在径向方向有一定程度的变形,无法直接对接。首先两个薄壁舱段对接前要进行很精确的同轴调整,然后需要在两个舱段的端面产生一定的轴向预紧力,之后用舱段校正装置,将其圆度恢复到合理范围内,接着绕轴线微转短舱段,同时在轴向预紧力的作用下,实现两个舱段初步套接。最后沿轴线方向施加一定的力,完成快速对接。因此需要发明一种可以适应一定直径范围的舱段的轴向对接进给机构,要求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对接迅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一定直径范围的舱段对接的进给装置。由于薄壁舱段在径向方向有一定程度的变形,无法直接对接。首先要调节本装置以外的机构使两个薄壁舱段同轴,然后关闭开合机构,转动手轮实现舱段托架沿轴向移动,同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薄壁短舱段沿轴向移动,与长薄壁舱段接触,在接触面产生一定的轴向预紧力。之后用薄壁舱段校正装置,将薄壁舱段的圆度恢复到合理的范围内,接着绕轴线微转短舱段,在轴向预紧力的作用下,实现初步套接。最后打开开合机构,沿轴线方向施加一定的力,推动舱段,完成快速对接。
一种薄壁舱段对接装置的进给机构,包括:一层组件1、二层组件2、托架3、开合机构4,所述一层组件1包括丝杠支撑座11、光轴A12、丝杠13、滑块A14、一层底座15、丝杠固定座16、光轴固定座A17、手轮18。光轴A12有两根,每根光轴A12安装在两个光轴固定座A17中。四个光轴固定座A17安装在一层底座15上,每根光轴A12上分别装有两个滑块A14。二层底座21安装在四个滑块A14上,由螺栓连接。丝杠13安装在丝杠支撑座11和固定座16中,支撑座11和丝杠固定座16安装在一层底座15上,手轮18安装在丝杠13的一端。
所述二层组件2包括二层底座21、光轴B22、三层底座23、滑块B24、光轴固定座B25。光轴B22有两根,每根光轴B22安装在两个光轴固定座B25中。四个光轴固定座B25安装在二层底座21上。每根光轴B22上安装有两个滑块B24。三层底座23有两个,每个三层底座23安装在两个滑块B24上,由螺栓连接。
所述托架3包括滚轮31、滚轮支架32、托件33、支架34。每个滚轮支架32中装有两个滚轮31,塞打螺栓和螺母将其连接在一起组成托轮组。每个托件33的两端分别装有一个托轮组,由塞打螺栓和螺母将其连接在一起组成托件组。托架34的两端分别装有一个托件组,由铰制螺栓和螺母将其连接在一起组成托架3。托架3有两套分别安装在三层底座23上。
所述开合机构4包括开合机构上端盖41、滑块C42、螺杆43、滑块C44、导向柱45、开合机构下端盖46、梅花手轮47。导向柱45和螺杆43分别安装在滑块C42和滑块C44的导向孔和螺纹孔中。导向柱45安装在开合机构下端盖47中,在导向柱45的两端装有垫圈和螺栓,使导向柱45在轴向固定,开合机构上端盖41装在开合机构下端盖47上,通过螺栓连接,梅花手轮47安装在螺杆43的一端。开合机构4的直角面与二层底座21的侧面和底面配合在一起,由螺栓固定。
两个三层底座25可以沿光轴B22移动,调节两个三层底座25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一定长度范围的薄壁舱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60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硬质合金轴套制造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视觉检测用导向调整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