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轴传动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5849.1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2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卢晨卓;龚泽宁;方子;辜浩然;付庄;付泽宇;刘光武;费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北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6C1/06 | 分类号: | F16C1/06;F16C1/28;F16C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徐红银;赵楠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动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轴传动机构,包括:传动部,传动部包括软轴和软管,其中,软管套设于软轴的外层,且软轴可在软管内进行转动;软管内设有沿轴向分布的若干第一轴承,若干第一轴承的内圈套接于软轴上;设置于软轴一端的输入连接部,输入连接部用于与动力装置的输出轴连接,将动力装置输出动力传递给软轴;设置于软轴另一端的输出连接部,输出连接部用于与执行机构的输入轴连接,将传递动力向外输出至执行机构。本发明能够实现动力装置输出端与执行机构输入端的远距离动力传输;具有运行平稳,传动精度高,传动力矩损失小,适配性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自动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软轴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软轴作为传动介质时,普遍都会具有传动精度不高、传动效率低,并且由于软轴自身刚度不足的特性,也不便于直接与输入输出部件连接。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结构简单,传动精度高、传动效率高,并且便于安装,适配性好的软轴以及安装方式。
经对检索发现:公开号为CN20544635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软轴传动机构,包含软轴以及外部金属套,但是没有传动连接部分,同时软轴和金属套材料固定,不能适应复杂的应用场景。
公开号为CN20752686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软轴传动机构,在软轴两端设置有轴承,提高了使用寿命,但是在钢编软管内软轴依然会与内壁摩擦,无法真正提高使用寿命,同时两端的连接方式也不完整,不能直接成套使用。
公开号为CN108547852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传动软轴,在软轴内添加了导轨,保持架等,能提高负载效率和形成效率,但是工艺复杂,不便于加工制造。
公开号为CN20962183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法兰传动软轴,设置有与外部零件连接的法兰盘,但是其他地方与传统软轴类似,传动效率,使用寿命等没有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现有的多自由度操作机器人,仍然没有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目前没有发现同本发明类似技术的说明或报道,也尚未收集到国内外类似的资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轴传动机构。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轴传动机构,包括:
传动部,所述传动部包括软轴和软管,其中,所述软管套设于所述软轴的外层,且所述软轴可在所述软管内进行转动;所述软管内设有沿轴向分布的若干第一轴承,所述若干第一轴承的内圈套接于所述软轴上;
设置于所述软轴一端的输入连接部,所述输入连接部用于与动力装置的输出轴连接,将所述动力装置输出动力传递给所述软轴;
设置于所述软轴另一端的输出连接部,所述输出连接部用于与执行机构的输入轴连接,将传递动力向外输出至所述执行机构。
优选地,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软管固定座、第二软管固定座,
其中,所述第一软管固定座的一端与所述软管的一端插接;所述第一软管固定座内设有沿轴向贯穿用于穿出所述软轴一端的第一通道;
所述第二软管固定座的一端与所述软管的另一端插接;所述第二软管固定座内设有沿轴向贯穿用于穿入所述软轴另一端的第二通道。
优选地,所述输入连接部包括:
与所述软轴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设有用于承插所述软轴的第一承口,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端部插入所述第一软管固定座的第一通道内并通过所述第一承口与所述软轴一端插接,且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第一承口与所述软轴紧密配合;
与所述第一连接轴另一端连接的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用于连接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轴。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软轴同轴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北研究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北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58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