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鱼骨多肽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4716.2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6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中振;谢涛;谢骞;刘家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金龟寿药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A61K8/64;A61Q19/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张帅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骨 多肽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骨多肽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公开的鱼骨多肽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粉碎后的鱼骨在稀酸溶液中浸泡处理,并经过两次酶解后灭酶,然后在培养基中培养,最后喷雾干燥制得。本发明提供的鱼骨多肽的制备方法所得的多肽,品质和产率较高,具备显著的抗氧化和清除表面自由基的功效,尤其适合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骨多肽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鱼类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鱼头、鱼骨、鱼尾、鱼皮、内脏等下脚料,近年来,我国鱼类加工比例逐年上升,但目前仍不足50%,除了一部分用于加工饲料鱼粉外,大部分被直接丢弃,如何有效地利用鱼类加工中产生的鱼骨等下脚料,产生经济效益是水产加工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鱼骨具有包括蛋白质、灰分、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有益成分,对鱼骨加以分类利用,不但能减少资源浪费,大大增加鱼类加工的附加值,同时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实现鱼类生产加工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中国专利申请CN102551111A公开了一种鱼骨有机酸钙多肽粉的制备方法,但该方法仅经过一次酶解,最终得到的多肽品质较差,且灭酶时间过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鱼骨多肽的制备方法,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制得的鱼骨多肽品质好,产率高,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清除表面自由基的功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鱼骨多肽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向粉碎后的鱼骨中加入稀酸溶液,稀酸溶液的加入量为粉碎后的鱼骨质量的2-4倍,在常温下浸泡20-25min,过滤,用去离子水清洗,烘干,得处理后的鱼骨;
S2向步骤S1得到的处理后的鱼骨中加入去离子水,去离子水的加入量为处理后的鱼骨质量的2-3倍,制成混悬液,先加入质量比0.25-0.3%的胰蛋白酶和质量比0.15-0.25%的木瓜蛋白酶,在pH为6的条件下常温酶解120-180min,再加入质量比0.15-0.25%的胶原蛋白酶和0.2-0.35%糜蛋白酶在60-65℃下酶解30-60min,得到酶解液,进行超滤,对超滤后的产物灭酶;
S3在无菌条件下向步骤S2灭酶后的产物加入培养基,接入质量比为2-5%的乳酸菌,震荡发酵;
S4将步骤S3所得的产物取液相部分,喷雾干燥,制得粉末状鱼骨多肽。
所述步骤S1所述稀酸溶液为醋酸溶液、盐酸溶液、硝酸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步骤S2中灭酶操作具体为:将超滤后的产物加热至90-95℃,维持12-18min,灭酶的同时进行超声处理,超声频率为30KHZ。
所述步骤S3所述培养基包括纯水、黑茶粗叶提取物和葡萄糖。
所述步骤S3所述培养基还包括菊粉。
所述步骤S3所述培养基还包括牡丹籽蛋白酶解物。
所述步骤S3的震荡发酵操作具体为:在34-35℃的条件下,发酵60-70h。
所述步骤S4的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控制在120-140℃,出风温度控制在60-80℃。
所述制备方法中用到的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糜蛋白酶、菊粉、牡丹籽蛋白酶解物、黑茶粗叶提取物、葡萄糖等原材料均为公知的商品化普通原材料,均可从市场上购买获得。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的鱼骨多肽的制备方法制得的鱼骨多肽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金龟寿药品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金龟寿药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47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