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析器中空纤维的溶血试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63665.1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95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许建霞;王春仁;奚廷斐;孙聪慧;曾行;陈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1/30;G01N1/38;G01N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吴爱琴 |
地址: | 10262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析 中空 纤维 溶血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析器中空纤维的溶血试验方法,可甄别出有不良事件发生的透析器。当前的透析器中空纤维溶血方法在有些情况下甄别不出有不良事件的透析器。本发明在当前溶血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中空纤维与红细胞悬液静态接触的时间,并增加了静态接触后中空纤维与红细胞悬液的动态接触。用该方法进行检测,有不良事件发生的透析器中空纤维的溶血率远远大于无不良事件发生的透析器中空纤维的溶血率,因此该方法可提高依靠溶血试验甄别透析器是否发生不良事件的可靠性。该方法应用于中空纤维新材料的研发、透析器生产企业的出厂质控及监管中心的透析器临床前检测,将会减少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透析器流入市场,提高透析器的临床应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生物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析器中空纤维的溶血试验方法,可用于甄别不良事件透析器,提高透析器使用安全性。
背景技术
至2020年,我国尿毒症患者约有300万。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透析患者平均一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h,如不进行换肾治疗,透析将持续终生。透析器是血液透析中的核心部件,血液和透析液正是通过透析器中的中空纤维来完成物质交换,达到治疗目的。因血液与中空纤维有大面积、长时间及终生反复接触,中空纤维的血液相容性直接影响到透析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目前我国透析病人的平均寿命为5年,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
多年来,临床上透析器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颇高。从2019年初到2020年10月中旬,使用机构和经营机构上报的透析器不良事件有3000多起。短期内在同一治疗单位发生多起较为严重不良事件(病人呼吸困难,有濒死感,甚至昏迷)的透析器通常会有监管部门介入,将这些透析器送往检测机构进行质量检测。透析器的注册检验包括机械性能、使用性能、无菌、热原、生物学试验及化学性能的测试。这类发生不良事件的透析器通常会进行生物学试验及化学性能等安全性方面的检测。结果发现,化学性能及绝大多数的生物学试验均为合格,唯有血液相容性试验中对于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的检测(仅有少数检测机构开展了此类检测项目)跟对照产品(已上市无不良事件发生的透析器)比有统计学差异。血液相容性包括凝血、血小板、补体、血液学、血栓形成。所有的血液相容性试验中,唯有溶血试验在各检测机构最为普及、方法明确且有具体的判定标准(GB/T 14233.2-2005),属于血液学中的一部分。然而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透析器,用现有的溶血试验方法检测,结果均为合格。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的溶血试验方法进行改良,以便高效地筛选出高风险透析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甄别出有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透析器的透析器中空纤维溶血试验方法,以提高透析器使用安全性。
本发明所提供的透析器中空纤维溶血试验方法,为:延长现有检测方法中中空纤维与红细胞悬液静态接触的时间,并在静态接触结束后增加动态接触。
其中,静态接触是指:将红细胞悬液加入中空纤维浸提液后静置,红细胞与中空纤维之间没有相对位移,中空纤维浸提液可对红细胞产生作用;
动态接触是指:将中空纤维在红细胞悬液中滑动,使中空纤维与红细胞产生相对位移,可使与中空纤维浸提液静态接触一段时间后变的较为脆弱的红细胞发生破裂。
所述现有检测方法指GB/T 14233.2-2005中“7.6试验方法”,即,供试品组每管加入供试品5g,再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mL;阴性对照组每管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mL;阳性对照组每管加入蒸馏水10mL,每组平行操作3管;全部试管放入恒温水浴中(37±1)℃保温30min后,每支试管加入0.2mL稀释兔血,轻轻混匀,置(37±1)℃水浴中继续保温60min;倒出管内液体以800g离心5min;吸取上清液移入比色皿中,用分光光度计在54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其中,置(37±1)℃水浴中继续保温60min表明红细胞悬液与浸提液只有静态接触6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未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36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洞天平加载方法
- 下一篇:制备不同沉积角度砂土试样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