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6KV电缆紫铜连接管的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3035.4 | 申请日: | 2021-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8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胡四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昌华铜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7/06 | 分类号: | B21C37/06;B21C23/00;B21C23/20;B21C25/02;B21C23/21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黄江 |
地址: | 315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6 kv 电缆 紫铜 接管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6KV电缆紫铜连接管的制备工艺,属于电缆附件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技术资料,确定连接管的结构设计思路;S2、采购设备材料和制备模具;S3、采用棒料对设备材料进行剪切下料;S4、下料后的材料进行多种工序处理;S5、获得毛坯件;S6、将毛坯件放置到制备模具中;S7、对凹模的定位坑内的毛坯件进行挤压成形;S8、成形后,顶料杆将工件顶出凹模;S9、取走工件后,再将毛坯件放在凹模的定位坑内,依此反复进行。该16KV电缆紫铜连接管的制备工艺,通过采用复合挤压和反向挤压组合挤压方式,组合挤压方式使得挤压力会降低,模具寿命增加,同时金属流动变形有序,易于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附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16KV电缆紫铜连接管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电气电缆附件行业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在管理水平、工艺水平、技术含量、产品质量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设备利用率低。我国电气电缆附件设备利用率平均在30%左右,先进国家设备利用率一般在70%是正常的。而行业劳动生产率低也是中国电气电缆附件生产企业的一大障碍。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电气电缆附件行业大量进口了生产设备,使行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但是与国外的差距仍然很大。如我国电气电缆附件行业人均销售额仅是日本同行的10%-20%。
在全球电缆附件行业范围内,亚洲的市场规模占37%,欧洲市场接近30%,美洲市场占24%,其他市场占9%。其中,虽然中国的电气电缆附件行业在全球电气电缆附件行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并且早在2011年中国电气电缆附件企业的产值已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但客观来看,相较于欧美地区的电气电缆附件行业来说,我国还依然处于大而不强的局面,并且与国外知名电气电缆附件品牌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显然,国内电气电缆行业发展仍然处在由模仿到自主研发,由低端市场到高端市场,由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发展的转型期,转型则意味着疼痛,而一旦度过了“疼痛期”,国内电气电缆行业则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未来。
随着城市电网改造和升级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交联聚乙烯电缆以其优越的电气性能,良好的热、机械性能和敷设安装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系统各个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和配电网中,并不断向高压、超高压领域发展。高压电缆断面是电缆线路的薄弱环节,加上连接管工装复杂,现场安装条件恶劣,因此电缆连接管成为电缆线路最易故障的薄弱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挤压力会降低,模具寿命增加,同时金属流动变形有序,易于控制、加工效率高,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率以及延长模具寿命、具有较好的韧性和相适的耐磨性的16KV电缆紫铜连接管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步骤的一种16KV电缆紫铜连接管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技术资料,确定连接管的结构设计思路;
S2、进行计算机的2D/3D模拟可行性分析,采购设备材料和制备模具;
S3、采用棒料对设备材料进行剪切下料;
S4、下料后的材料进行软化退火工序以及酸洗、润滑的工序处理;
S5、处理后的材料再通过镦粗整形工序、挤压通孔工序以及冲连皮工序获得毛坯件;
S6、将毛坯件放置到制备模具中;
S7、制备模具的上模下行,开始先由导柱与导套、导柱与导套进行导向,当凸模开始进入凹模腔时,凸模与凹模也起模口导向作用,凸模向下运动至挤压面,在凸模的压力作用下,开始对凹模的定位坑内的毛坯件进行挤压,至下死点时工件正挤压成形;
S8、成形后,随着上模的回程,凸模离开凹模,而工件则留在凹模上,由压机上的顶出装置带动推杆运动,使顶料杆将工件顶出凹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昌华铜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昌华铜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30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