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加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60503.2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302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梁炫圭;吴万周;郑韶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3/34 | 分类号: | H05B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加热器 | ||
本发明涉及车辆加热器,其包括:壳体、发热膜、供电单元以及开关单元,所述壳体设置于车辆内;所述发热膜平时容纳在壳体内,并且配置为在使用时从壳体展开并且在供应电力时产生热量;所述供电单元向发热膜供电;所述开关单元设置于供电单元与发热膜之间,以在发热膜从壳体展开时使电流从供电单元流向发热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在车辆的内部或外部使用的车辆加热器。
背景技术
本部分中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不构成现有技术。
除了空调设备以外,现有车辆均配备有利用红外辐射加热元件的短距离非接触加热设备。通常,这种加热设备由覆盖材料、加热元件、绝缘材料和基底材料构成。该加热设备固定于车内装饰板。在使用加热设备时,其外观总是暴露的。因此,设计对覆盖材料的选择有影响,并且分模线的存在破坏了加热设备的外观。
加热设备的性能由表面温度、与加热部分的距离、发热面积等来确定。我们已经发现,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加热设备固定在车内装饰板上并且其外观是暴露的,因此这种加热设备对于维持内部设计存在缺点。因此,该缺点对于与加热部分的距离和发热面积(它们是改善加热性能的主要因素)产生了限制。因此,难以有效地提供加热。
以上陈述仅仅旨在帮助理解本发明的背景技术,而不旨在表示本发明落入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的范围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加热器,其中,在车辆内的预定部分设置有壳体,发热膜容纳在壳体内并且仅在使用时展开以产生热量,位于与发热膜的后表面相距一定距离处的反射膜反射辐射热。该车辆加热器能够防止热量损失,并且能够调节与加热部分的距离和发热面积,从而有效地提供热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车辆加热器包括:壳体、发热膜、供电单元以及开关单元,所述壳体设置于车辆内;所述发热膜平时容纳在壳体内,并且配置为在使用时从壳体展开并且在电力供应至发热膜时产生热量;所述供电单元向发热膜供电;所述开关单元设置于供电单元与发热膜之间,并且配置为当发热膜从壳体展开时工作以使电流从供电单元流向发热膜。
在车辆加热器中,壳体内可以设置有轴,发热膜的第一端部连接至轴,发热膜平时可以以在轴上卷起的状态容纳在壳体内,当轴旋转时,发热膜的第二端部滑出壳体以展开发热膜。
在车辆加热器中,轴的第一端部可以设置有复位弹簧,当发热膜从壳体展开时,轴可以沿第一方向旋转,当发热膜容纳在壳体内时,轴可以通过复位弹簧的弹力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
在车辆加热器中,发热膜的第一侧表面可以设置有反射膜,当发热膜容纳在壳体内时,反射膜可以以与发热膜紧密接触的状态容纳在壳体内,当发热膜展开时,反射膜可以位于与发热膜相距一定距离处,并且反射从发热膜产生的热量。
在车辆加热器中,壳体内可以设置有张紧器,当发热膜展开时,张紧器可以使与发热膜紧密接触的反射膜与发热膜分离。
在车辆加热器中,供电单元可以通过多条导线连接至发热膜,所述多条导线设置于轴的内部空间中并且包括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供电的导线可以分别连接至发热膜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在车辆加热器中,在轴的内部空间中,沿轴的长度方向可以设置有绝缘部,多条导线可以分别布置在绝缘部的内部和外部,并且绝缘部可以防止导线之间发生短路。
在车辆加热器中,开关单元可以包括:固定部和弹簧单元,所述弹簧单元连接至固定部,当发热膜从壳体展开时,固定部可以与车辆内的预定部分接合,从而发热膜可以保持展开,当固定部与车辆内的预定部分接合时,弹簧单元可以将电力供应单元与发热膜彼此连接。
在车辆加热器中,开关单元可以在与供电单元间隔开的位置处设置于轴的第一端部,当轴旋转并且发热膜展开时,开关单元可以向前移动并与供电单元接触,从而将供电单元与发热膜彼此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605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