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尺寸柔性玻璃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58847.X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9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彭寿;倪植森;杨金发;欧阳辰鑫;张少波;王伟;彭程;苏兆梁;席超;马辉;董道明;王荀梓 | 申请(专利权)人: | 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5/00 | 分类号: | C03C15/00;C03B33/02;C03C27/12;B32B17/00;B32B17/06;B32B33/00;B32B3/26;B32B7/12;B32B37/12;B32B37/10;B32B37/00;B32B38/00;B32B38/10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84 | 代理人: | 段晓微 |
地址: | 23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尺寸 柔性 玻璃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尺寸柔性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基板的一面进行防酸处理,将目标玻璃与基板未进行防酸处理的一面胶合在一起,得到组合玻璃;S2、将组合玻璃四周用封边胶带进行封边处理;S3、将封边处理后的组合玻璃减薄;S4、去除封边胶带、解胶、分离目标玻璃和基板,对目标玻璃进行切割,即得大尺寸柔性玻璃。本发明所述方法适用于尺寸最大为500×600mm,厚度最薄为28μm的柔性玻璃的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柔性玻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尺寸柔性玻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OLED技术的成熟应用,对于显示屏用材料要求越来越紧迫,传统的柔性材料CPI在刚性、平整度等方面不如脆性材料玻璃,所以将脆性玻璃柔性化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
所谓柔性玻璃,是指厚度≤0.1mm的超薄玻璃。柔性是指玻璃非常柔韧,在此柔性下,玻璃能够弯曲不破裂。相较于普通玻璃,柔性玻璃不仅具有玻璃的硬度、透明性、耐热性以及氧化和光照条件下稳定的机械和化学性能,还具有可弯曲,质轻,可加工性的特点。随着柔性显示器,柔性太阳能电池等一系列新产品的推出,柔性玻璃作为一种新型特种玻璃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柔性玻璃的加工方式与常规厚度的玻璃存在较大的不同,虽然国内外关于柔性玻璃制备方法的研究很多,但是技术还不成熟。柔性玻璃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一次成形法和二次成形法。一次成形法主要包含溢流下拉法和浮法,二次成形法主要包含化学减薄法及再次拉引法。
其中,化学减薄法是针对玻璃的网络结构,采用不同的减薄液对玻璃表面进行刻蚀以减薄玻璃厚度,达到柔性的目的。然而目前针对大尺寸(500×600mm),厚度为28μm的柔性玻璃,由于玻璃尺寸大、厚度极薄,在采用化学减薄法制备过程中存在玻璃厚度均匀性难以保证、目标玻璃与基板难以分离,易破碎,成品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尺寸柔性玻璃的制备方法,适用于尺寸最大为500×600mm,厚度最薄为28μm的柔性玻璃的生产。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大尺寸柔性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对基板的一面进行防酸处理,将目标玻璃与基板未进行防酸处理的一面胶合在一起,得到组合玻璃;S2、将组合玻璃四周用封边胶带进行封边处理;S3、将封边处理后的组合玻璃减薄;S4、去除封边胶带、解胶、分离目标玻璃和基板,对目标玻璃进行切割,即得大尺寸柔性玻璃。
本发明所述的“胶合在一起”是指,在目标玻璃的一面涂覆上UV胶后,将涂胶的一面与目标玻璃未进行防酸处理的一面对应、压平、贴合后,使用紫外固化机固化后的状态。
优选地,S2中,所述封边胶带为耐酸封边胶带;所述封边处理后目标玻璃边部至少2cm宽度被封边胶带覆盖。更优选地,封边处理后目标玻璃边部2-3cm宽度被封边胶带覆盖。
优选地,S3中,所述减薄为化学减薄;更优选地,所述化学减薄方法为顶喷法。
优选地,采用顶喷法进行化学减薄时,减薄液的压力为1-4Kg/cm2,减薄液以直径3-6μm的雾滴喷到目标玻璃表面;更优选地,减薄液的压力为2-3Kg/cm2。
优选地,采用顶喷法进行化学减薄时,减薄液的流量为3-10L/min,减薄时间为2-4h;更优选地,减薄液的流量为6-8L/min。
优选地,S1中,基板为玻璃且与目标玻璃成分相同,基板厚度大于目标玻璃厚度;更优选地,基板厚度为0.5-0.7mm,目标玻璃厚度为0.2-0.3mm。
优选地,S1中,使用UV胶进行胶合;更优选地,所述UV胶为UV热解胶或UV水解胶;尤其优选为,UV热水水解胶。
优选地,S1中,防酸处理为在基板的一面覆防酸膜或涂覆防酸油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88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