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性放电集成一体化自主均衡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7194.3 | 申请日: | 202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884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庄华宝;邢宏波;周竹情;梁金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航芯源集成电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9 | 代理人: | 张莉瑜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性 放电 集成 一体化 自主 均衡 芯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放电集成一体化自主均衡芯片,包括高精度基准电压模块、放电电阻、第一至第二放大器、第一至第二MOS管、功率管;高精度基准电压模块连接锂电池正极,输出基准电压;第一MOS管源极连接锂电池正极,漏极通过串联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接地;第一放大器负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正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接地,输出端连接第一MOS管栅极;放电电阻一端连接第一MOS管漏极,另一端连接第二MOS管漏极;第二MOS管漏极连接第二放大器正输入端,源极连接锂电池负极;功率管漏极连接锂电池正极,源极连接锂电池负极;第二放大器负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输出端连接第二MOS管、功率管栅极。该芯片能智能均衡锂电池电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性放电集成一体化自主均衡芯片、锂电池组自主均衡系统及锂电池自主均衡方法。
背景技术
锂电池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环保等优势,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单只电压低,在与铅酸电池同等电压条件下,需要较多单体锂电池串联使用。
基于锂电池的特性,在使用中需做好充、放电保护,才能保证电池安全稳定,寿命长久。在充电时,电压高于一定值,需要断电保护防止锂电池过度充电,放电时,电压低于一定值,需要断载保护防止锂电池过度放电。同时,串联的锂电池组容量由改组电池中单体电池容量最低的那个决定。因为一组串联电池组充电过程中,当有一个锂电池电压达到充电保护值时,保护机制便会断开充电回路;同理,在放电过程中,当有一个锂电池电压达到放电保护时,保护机制便会断开放电回路。因此,在锂电池组使用中,电池一致性要求非常高。
尽管电池组在出厂时都会经过严格筛选,但经过一定时间使用后,各个锂电池之间会出现个体差异,这时便会影响电池组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通常,锂电池组都需配备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组进行综合管理,其中就包括电池组均衡管理。
目前,现有技术针对电池组均衡管理的被动均衡方案基本为横流放电模式,充放电结束电池电压一致性差。并且,外围检测电路需额外供电,功耗较大,且无法实现实时检测,存在过冲、过放等现象。同时,高精度检测的实现需要高精度ADC及高精度基准电压等昂贵芯片,成本非常高。此外,电池组均衡系统需要控制器、电阻负载、继电器等组合,系统结构复杂,集成度较低,不适合轻量化、高可靠应用场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至少一部分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使锂电池线性放电的集成化自主均衡芯片架构,使电池组均衡管理系统的实现更加精准化、智能化、小型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性放电集成一体化自主均衡芯片,包括:
高精度基准电压模块、放电电阻RS、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放大器AMP1、第二放大器AMP2、第一MOS管M1、第二MOS管M2和功率管MP;其中,第一MOS管M1为PMOS管,第二MOS管M2和功率管MP为NMOS管;
所述高精度基准电压模块连接锂电池的正极VBAT+,输出基准电压VREF;
所述第一MOS管M1的源极连接锂电池的正极VBAT+,漏极通过串联的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接地;所述第一放大器AMP1的负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VREF,正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接地,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M1的栅极;
所述放电电阻RS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M1的漏极,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M2的漏极;
所述第二MOS管M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放大器AMP2的正输入端,源极连接锂电池的负极VBAT-;所述功率管MP的漏极连接锂电池的正极VBAT+,源极连接锂电池的负极VBAT-;所述第二放大器AMP2的负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VREF,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MOS管M2、所述功率管MP的栅极。
优选地,所述高精度基准电压模块包括高阶带隙基准单元和LD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航芯源集成电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航芯源集成电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71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