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四氟乙烯超细长丝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6940.7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55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谷圣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森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5/42 | 分类号: | D01D5/42;D01H7/86;D01F6/12 |
代理公司: | 淄博市众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316 | 代理人: | 丁鹏鹏 |
地址: | 2564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四氟乙烯 细长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聚四氟乙烯纤维制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聚四氟乙烯超细长丝的制备方法。将聚四氟乙烯分散颗粒料低温处理后与助剂油混合,然后进行熟化,并模压成型;将聚四氟乙烯混合料放置在压缩比为260的推压模腔内推压并连续挤出条子,得到聚四氟乙烯料条;将聚四氟乙烯料条压出薄膜,经热处理除油;将除油的薄膜经多次拉伸,得到聚四氟乙烯薄膜;将聚四氟乙烯薄膜纵向分切成若干条扁丝,并进行加热拉伸,将所得丝通过复捻的方式制备成圆丝,加捻定型同时进行快速降温,最后将丝通过络筒缠绕在轴上,制备得到聚四氟乙烯超细长丝。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聚四氟乙烯超细长丝,强度高,线密度均匀,无毛刺,收缩率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四氟乙烯纤维制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聚四氟乙烯超细长丝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四氟乙烯因其结构上的特殊性,不适于用通常的溶液纺和熔融纺来制成纤维。至今聚四氟乙烯纤维常用的生产方法包括三种:乳液纺丝、糊料挤压法、裂膜法。
(1)乳液纺丝又称载体纺丝,是目前生产聚四氟乙烯纤维最成熟的一种方法,常以容易成纤的粘胶或聚乙烯醇水溶液为载体,和聚四氟乙烯乳液混和均匀,按常规湿法纺丝方法进行纺丝,成形纤维经洗涤和干燥后在380-400℃的高温下进行烧结,从而去除载体部分,再对已在高温下粘结的聚四氟乙烯进行350℃下的适当拉伸,即得成品聚四氟乙烯纤维。这种方法总体上是将溶液通过喷丝头进行纺制。
(2)糊料挤压法:将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粉末与易于挥发的石油产品混合在一起(作为润滑油),调制成糊状,置入挤出机中,通过口模压制成扁形或圆形的长丝,然后干燥、使润滑剂挥发,拉伸后得成品。
(3)裂膜法:将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粉末与易于挥发的石油产品混合在一起(作为润滑油),调制成糊状,置入挤出机中,通过口模压制成棒材或片材,再将棒材压延成片材,然后干燥、使润滑剂挥发,拉伸,再通过刀片分割成具有一定宽度的窄条,最后拉伸后得成品,有的需要加捻处理。
总体而言,乳液纺丝一般只能加工短纤,且强度较低,短纤截面根据喷丝头的孔形状而变化;糊料挤压只能加工长丝,强度较低,长丝截面根据口模的孔形状而变化;裂膜法可加工长丝和短纤,纤维强度普遍比乳液纺丝和糊料挤压的高,由于是采用刀片分割,长丝和短纤截面一般是扁型。
对于长度≥5000米的超细聚四氟乙烯纤维的制备,目前没有很好的方法,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制备,很难保证聚四氟乙烯纤维长度和线密度的均匀性,很容易出现断丝;达到高拉伸强度时,聚四氟乙烯纤维很容易起毛刺,在保证低收缩率的同时很难保证断裂伸长率的指标达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聚四氟乙烯超细长丝的制备方法;采用该方法制备的聚四氟乙烯超细长丝强度高,线密度均匀,无毛刺,收缩率低,条干不匀率低。
本发明所述的聚四氟乙烯超细长丝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
(1)将聚四氟乙烯分散颗粒料于低温环境下存放一段时间,经筛料后与助剂油按比例混合,得到经低温油处理过的聚四氟乙烯混合料,再次筛料后密封备用;
(2)将步骤(1)制备得到的聚四氟乙烯混合料于高温环境下进行熟化,然后模压成型;
(3)将步骤(2)模压成型的聚四氟乙烯混合料放置在压缩比为260的推压模腔内推压并连续挤出条子,得到聚四氟乙烯料条;
(4)将聚四氟乙烯料条经导向板喂入压延机压出薄膜,薄膜经热处理进行除油;
(5)将除油后的薄膜经多次拉伸,得到宽度为12-15cm的聚四氟乙烯薄膜;
(6)将聚四氟乙烯薄膜纵向分切成若干条扁丝,并进行加热拉伸,将所得丝通过复捻的方式制备成圆丝,加捻定型同时进行快速降温,最后将丝通过络筒缠绕在轴上,制备得到聚四氟乙烯超细长丝。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森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森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69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