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北斗大数据和人脸识别的车辆调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6479.5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9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樊涵冬;李可;薛开宇;范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0 | 分类号: | G08G1/00;G08G1/01;G08G1/0968;H04L67/12;H04L67/52;G06V40/16;G06N3/08;G07C5/00;G07C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6 | 代理人: | 王琦;庞立岩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北斗 数据 识别 车辆 调度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北斗大数据和人脸识别的车俩调度系统,包括:图像处理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图像信息;北斗交通大数据平台,用于存储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时反馈的交通路口卫星地图数据,以及司机行车记录设备实时反馈的行车记录影像;中央处理单元,与北斗交通大数据平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图像采集识别单元进行连接,进行数据交互;用户终端,用于用户注册,进行车辆预约;司机终端,用于司机注册,显示候车集中用户所处位置地图,实时显示区域内目前供给与需求情况。本发明针对车站候车区域的出租车调度问题,通过图像采集人脸识别保证了对出租车候车区候车人员数量判断的准确性,更好的实时显示需求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空航天大数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大数据和人脸识别的车辆 调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部署,基于大数据的导航生产方式和生产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基于位置感知的数据云智慧城市等现代理念都要基于导航及各种数据信息,在计算机网络时间和空间上被高度浓缩存储、分析、应用。
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众多的便利,同时城市交通也进入智能化阶段。而智能化实现需要利用各种技术获取有价值的数据资源,提供决策依据。交通大数据为交通决策与服务带来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交通大数据具有规模大、种类多、速度快等特征,涉及人、车、线路、环境等,数据量巨大。比如手机数据、车辆的北斗数据、道路的流量数据和天气状况数据等。其种类包括车辆移动的位置数据、车辆状态数据及路网数据等,也包括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的移动数据,比如交通智能卡数据等。交通数据具有强实时性特征,无论是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行状态还是交通服务对象和交通运载工具,每时每刻都在涌现大量的数据,同时也需要快速处理、分析和挖掘,并给出反馈。例如交通实时动态路况,一方面大量的视频数据、北斗位置数据、地感线圈数据等不断涌现,亟待实时处理计算;另一方面还需要根据历史数据,对将要发生的情况进行实时预测,并反馈给出行者。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从数据贫乏转向数据丰富,交通管理正在从“经验治理”转向“科学治理”,而交通规划也从单纯的经验建模、人为分析向数据驱动与人机智慧迭代的新型模式发展。与此同时,伴随着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迫切地希望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甚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快捷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
在传统的打车行业中用户存在打车难的问题,司机也为拉不到顾客而困惑,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促进了基于智能手机的打车应用的出现,目前国内应用广泛的“滴滴”打车等APP的出现已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司机与顾客之间互动性差等问题,但在车站等人员流动量大的区域,此类打车系统仍存在以下问题:
司机和顾客之间的需求和供应不能及时满足。司机的客户端不能显示实时候车人员分布区域或者哪些区域顾客比较集中需求量大,因此会导致需求量大的地方供给不足,而不能及时收到附近顾客信息的司机却在市区缓慢穿梭等待路边顾客的到来,因此现阶段的出租车调度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现有的出租车系统之间不能相互制约。这样导致司机在载客时,为了增加收入,会打开另外一种打车系统“抢单”,这也会对人身财产安全埋下隐患。
在火车站等候区等人流量大、出租车需求量大的地方,司机不能及时掌握顾客需求信息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效率低下。
综上所述,现如今移动端打车行业发展迅速,但其存在的问题也慢慢凸显出来。
因此,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需要一种基于北斗大数据和人脸识别的车辆调度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北斗大数据和人脸识别的车辆 调度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图像处理单元,配置人脸检测识别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图像信息,并对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人脸检测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64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改性聚烯烃基材的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桁架焊钢筋折弯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