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北斗大数据和人脸识别的车辆调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56479.5 | 申请日: | 202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9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樊涵冬;李可;薛开宇;范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0 | 分类号: | G08G1/00;G08G1/01;G08G1/0968;H04L67/12;H04L67/52;G06V40/16;G06N3/08;G07C5/00;G07C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16 | 代理人: | 王琦;庞立岩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北斗 数据 识别 车辆 调度 系统 | ||
1.一种基于北斗大数据和人脸识别的车辆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图像处理单元,配置人脸检测识别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图像信息,并对采集的图像信息进行人脸检测识别;
北斗交通大数据平台,用于存储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时反馈的交通路口卫星地图数据,以及司机行车记录设备实时反馈的行车记录影像;
中央处理单元,与北斗交通大数据平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图像采集识别单元进行连接,通过大数据计算得出每个城市车站、机场候车区需求与供给关系统计图,以及规划最短路径,并将最短路径发送至司机端;
用户终端,用于用户注册,进行车辆预约,并接收中央处理单元反馈的预计等待时间;
司机终端,用于司机注册,显示候车集中用户所处位置地图,实时显示区域内目前供给与需求情况;
图像处理单元安装在车站候车区域,用于对车站等候区进行监控,并实时采集动态信息,图像采集模块为摄像头与人工智能扫描机器人结合,即通过摄像头实时拍摄采集信息或通过人工智能扫描机器人流动扫描获得人脸信息;
所述图像处理单元配置北斗定位模块,获取该图像处理单元的实时位置;
所述北斗交通大数据平台,基于融合数据模型构建、共享和知识表达,构建多维交通大数据融合模型;
首先,从服务信息描述模型、元数据模型和互联模型3个层次描述各项数据与服务及其关联关系,以便多模式数据的统一;
然后,进行元数据处理,实现数据本体建模与元数据存储;
最后,基于服务信息描述模型和元数据模型的数据互联模型方法,通过虚拟标签技术进行数据实体间互联,达到交通行业多模式数据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中央处理单元根据用户端信息完整度,做出注册通过或驳回注册申请决定,并发送至用户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中央处理单元根据司机端信息完整度,做出注册通过或驳回注册申请决定,并发送至司机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中央处理单元记录司机端的历史记录,并实时监控司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北斗交通大数据平台具有6层架构,包括基础设施层、基础平台层、数据融合层、数据治理层、智慧应用层,其中,
基础设施层:用于提供基础资源,包括计算资源、数据存储资源、网络环境;
基础平台层:用于提供大数据计算引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引擎、大数据存储引擎;
数据融合层:用于统一融合多源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和监控;
数据治理层:用于对行业领域模型涉及的静态数据、动态数据、字典、规则库进行集中管理,并对所有数据进行标签化管理;
智慧应用中台:包括行业领域通用模型、基础工具;
智慧应用层:为用户提供软件服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5647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改性聚烯烃基材的反渗透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桁架焊钢筋折弯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