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感测材料与气体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43720.0 | 申请日: | 2021-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5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发明(设计)人: | 黄柏恺;蔡明志;简志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12 | 分类号: | G01N27/12;G01N2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涛;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材料 传感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感测材料与气体传感器。所述气体感测材料包括n型MoOx基体与多个p型MoNyOz突起物,p型MoNyOz突起物分布在所述n型MoOx基体的表面,其中0x3、0.01y2且0.01z2。所述气体传感器则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介于第一与第二电极之间的至少一感测结构。所述感测结构是由多个所述的气体感测材料组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气体感测技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气体感测材料与气体传感器。
背景技术
由于近几年科技与技术的精进,使得智能装置普及化,而科技化后的产品则越来越趋向于三大方向,智能化、自动化以及云端化;小如一台基本的智能手机,内部却已经有诸多的传感器整合其中,大至一辆电动车,可将传感器的效能发挥至极致,带给人们的是全自动化驾驶的体验。
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已经被应用在不同的领域中,以半导体吸附式气体传感器为例,是利用金属化合物表面吸附气体含量多寡时产生的电性变化,来监测气体的浓度变化。
然而,这类的气体传感器常见的缺点是对气体的灵敏度(Sensitivity)、选择性(Selectivity)及稳定性(Stability)不佳。现有气体传感器在常温下的对气体的灵敏度不佳,因此需要另外设置加热器,但因气体传感器若长期处于高温将容易发生故障失效,因此,气体传感器需进一步改良,使其不需另外设置加热器,也能具有对气体良好的灵敏度、选择性及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感测材料(gas sensing material),能有效提升导电性并且改善感测的反应速度与回复时间(response time)。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气体传感器(gas sensor),具有上述气体感测材料,因此具有灵敏度高、反应速度快与回复时间短的效果。
本发明的气体感测材料包括n型MoOx基体与多个p型MoNyOz突起物,所述多个p型MoNyOz突起物分布在所述n型MoOx基体的表面,其中0x3、0.01y2且0.01z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气体感测材料可为线型(wire)结构、棒状(rod)结构和一维结构中的一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气体感测材料的载体长度在1μm~50μm。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多个p型MoNyOz突起物均匀分布在上述n型MoOx基体的整个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多个p型MoNyOz突起物在所述n型MoOx基体的表面上的分布密度是20个/μm2~200个/μm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多个p型MoNyOz突起物在所述n型MoOx基体的表面上的平均粒径是1nm~10nm。
本发明的气体传感器包括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隔一距离的第二电极以及至少一感测结构。所述感测结构是由多个上述气体感测材料所组成。所述感测结构介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并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直接接触。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二电极之间的距离例如在1μm~1000μm之间。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电极与上述第二电极包括指叉状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37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页预测
- 下一篇:按键单元与应用其的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