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湿度可调的动态气体稀释仪和含湿标气配置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241557.4 | 申请日: | 2021-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9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 发明(设计)人: | 沈成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 |
| 主分类号: | G01N1/38 | 分类号: | G01N1/38;G01N33/00;G01N25/66;G01N25/62;B01D53/86;B01D53/44;B01D5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李晓莉 |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湿度 可调 动态 气体 稀释 含湿标气 配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度可调的动态气体稀释仪和含湿标气配置方法,包括抽气泵、除烃器、加湿器、湿度测量模块等核心部件。通过在加湿稀释气和干燥稀释气混合管路后增加除烃器,对稀释气进行除烃处理,可对不同类型的稀释气和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去除;通过加湿器给稀释气加湿,通过干燥气流量控制器和加水稀释气流量控制器相互配合,在二者总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控制干燥气和含湿稀释气的比例,从而对稀释气湿度进行调节,通过湿度测量模块测量湿度,并反馈调节干、湿稀释气的流量,实现标气湿度可调。本发明既可对稀释气除烃,也可对稀释气加湿,减少稀释气中有机物的干扰和湿度对标定测量的影响,可用于多种气体测量仪器的标定场景,提高标定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标准物质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度可调的动态气体稀释仪和含湿标气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标准气体是标定分析仪器获得准确量值的必备品,在分析领域广泛使用。目前市场上传统标气均用干燥气体配置而成。采购的标准气体浓度往往较高,实际使用时一般利用动态气体稀释仪将高浓度标准气体稀释成低浓度气体。传统的动态气体稀释仪中一般采用干燥的稀释气体对标气进行混合稀释。所以,经过动态气体稀释仪稀释得到低浓度的标准气体后,其仍然是干燥标气。这导致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用干燥标气去标定仪器,再用该仪器去测某一湿度的实际气体,难免会导致测量误差,特别像甲醛等易受湿度影响的组分,更是如此。
此外,传统的动态气体稀释仪只用稀释气对高浓度标气直接稀释,缺乏对稀释气中潜在干扰组分的去除。比如对于挥发性有机物标气,稀释气中相同组分可能会对配置标气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由上可知,传统的动态气体稀释仪无法获得指定湿度的稀释标气,也不能直接利用环境空气作为稀释气体,即使购买高纯气体作为稀释气,是否有干扰组分也完全依赖于气体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存在定量不准确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针对传统的动态气体稀释仪无法获得指定湿度的稀释标气、不能去除载气中干扰组分等不足,提供一种湿度可调的动态气体稀释仪和含湿标气配置方法。这种湿度可调的动态气体稀释仪可以通过加湿器对载气湿度进行调节,之后与标气混合,制备湿度可调的标准气体;这种动态气体稀释仪包含了除烃器,可以通过它对环境空气或载气进行除烃处理,输出的除烃气体经加湿器后可以作为标准气体的稀释气。本发明既可以除烃,也可以加湿,可满足不同类别分析仪器的标定需求。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湿度可调的动态气体稀释仪,包括稀释气入口、标气入口、稀释气出口、废气出口、进气三通电磁阀、出气三通电磁阀、抽气泵、干燥稀释气流量控制器、加水稀释气流量控制器、加湿器、除烃器、标气流量控制器、气体混合器、信号采集控制和电源模块、显示控制终端和湿度测量模块;
所述的稀释气入口通过管路依次与进气三通电磁阀和出气三通电磁阀相连,进气三通电磁阀和出气三通电磁阀的旁路与抽气泵相连;出气三通电磁阀出口通过三通分别与干燥稀释气流量控制器、加水稀释气流量控制器相连,其中加水稀释气流量控制器出口与加湿器相连;所述的除烃器入口与干燥稀释气流量控制器出口、加湿器的出口通过三通相连;
所述的标气入口与标气流量控制器入口通过气路相连;
所述的标气流量控制器出口、除烃器出口与气体混合器入口,通过三通气路相连;
所述的气体混合器出口经过湿度测量模块,与稀释气出口、废气出口相连;
所述的进气三通电磁阀和出气三通电磁阀、抽气泵、干燥稀释气流量控制器、加水稀释气流量控制器、加湿器、除烃器、标气流量控制器、湿度测量模块、信号采集控制和电源模块和显示控制终端,通过信号线和电源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除烃器是去除挥发性有机物的吸附装置、热催化装置或光催化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湿器是雾化喷淋法加湿器、水洗法加湿器或水气化法加湿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未经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415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