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焊接机器人及具有该焊接机器人的组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9232.2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2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李翔;吕中杰;梅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精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2 | 分类号: | B23K37/02;B23K37/0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 机器人 具有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焊接机器人及具有该焊接机器人的组焊系统,属于焊接技术领域。一种焊接机器人,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顶部外壁两侧均连接有固定架,两个固定架内均活动连接有焊接管件,每个固定架的两侧内壁之间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环,转动环内设置有调整机构,固定架外壁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依次穿过两个固定架,转动轴外壁连接有第一齿轮,转动环外壁连接有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的齿轮环,工作台的顶部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远离工作台的一端连接有托板,伸缩杆外壁套接有第一弹性元件;本发明能够进行对焊接的管材360°旋转式焊接,占用空间小,且工作效率高,便于降低焊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焊接机器人及具有该焊接机器人的组焊系统。
背景技术
焊接,也称作熔接,是一种以加热、高温或者高压的方式接合金属或其他热塑性材料如塑料的制造工艺及技术,现代焊接的能量来源有很多种,包括气体焰、电弧、激光、电子束、摩擦和超声波等,除了在工厂中使用外,焊接还可以在多种环境下进行,如野外、水下和太空,无论在何处,焊接都可能给操作者带来危险,所以在进行焊接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焊接给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包括烧伤、触电、视力损害、吸入有毒气体、紫外线照射过度等,所以需要用到焊接机器人对焊接部位进行焊接来防止对人的伤害,焊接机器人在进行焊接的时候,通过焊接头将机器人的送丝机送出的焊丝熔化并将需要的工件进行焊接,例如,在现代工业的管材焊接中采用焊接机器人比手工焊接的精确度更高,但是在对管材进行焊接时,传统的焊接机器人在焊接时一般通过机械臂在纵向高度和单侧方向上进行移动焊接,不能进行360°旋转式工作,且工作活动占用空间大,多个机器人共同工作需要租用较大的工作场地,间接提高了焊接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焊接机器人及具有该焊接机器人的组焊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焊接机器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外壁两侧均连接有固定架,两个所述固定架内均活动连接有焊接管件,每个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内壁之间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内设置有调整机构,所述固定架外壁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依次穿过两个固定架,所述转动轴外壁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转动环外壁连接有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的齿轮环,所述工作台的顶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远离工作台的一端连接有托板,所述伸缩杆外壁套接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工作台和托板连接,所述托板内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外壁连接有输送轮,所述工作台外壁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转动杆相连,所述工作台的顶部还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外壁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外壁活动连接有焊接组件。
优选的,所述调整机构包括固定轴,所述固定轴连接在固定架的两侧内壁之间,所述固定轴外壁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齿轮环相互啮合,所述固定轴外壁连接有两个转动板,所述转动环外壁开凿有与转动板相配合的活动槽。
优选的,所述转动板设置有三组,每组设置有两个,三组所述转动板呈圆周均匀分布在转动环的外侧,且所述转动板外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滚珠。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在工作台的外壁,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与转动杆外壁连接有相配合的第一同步轮,两个所述第一同步轮之间连接有同步带。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外壁连接有两个伸缩板,两个所述伸缩板之间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外壁连接有第二同步轮,所述第二同步轮滑动连接在同步带的外壁,两个所述伸缩板之间还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固定架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精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精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92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