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适应行走起落架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9170.5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778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尹乔之;孙浩;魏小辉;陈帅;聂宏;王宇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25/24 | 分类号: | B64C25/24;B64C25/32;B64C25/58;B64C25/60;B64C29/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行走 起落架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行走起落架及其控制方法,其中自适应行走起落架包括:至少两个结构相同的支腿,所述支腿包括中空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上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转动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连接件的一端与摇臂的一端活动连接,另一端与二级缓冲机构的一端连接,所述二级缓冲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摇臂的臂身转动连接;所述摇臂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一级缓冲器;所述摇臂的臂身上与小动作筒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小动作筒的另一端与所述一级缓冲器转动连接;该自适应行走起落架采用仿生四足结构,每个支腿有三个自由度,使起落架可以在全向范围内改变各支腿的着陆点,保证了在各类地形起降时机体处于水平姿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垂直起降飞行器起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适应行走起落及其控制方法,具有自适应地形着陆以及全向行走的功能。
背景技术
垂直起降飞行器由于其垂直起降的特点,对地形的适应能力强于固定翼飞行器,但是因为其结构固定,仍然对于各类复杂地形的适应能力不足。在各类山地、乱石滩等地形执行灾区救援、物资运输、地形勘察等任务时,复杂地形使得垂直起降飞行器难以着陆,因此对垂直起降飞行器的起落架提出了更高的地形适应能力要求。
目前传统的垂直起降飞行器起落架,主要包括滑撬式和轮式起落架,只能着陆在水平度和平整度较高的地面。在崎岖不平和倾斜的地面难以着陆,往往会导致侧翻、机尾擦地等各类事故。本发明正是基于起落架地形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垂直起降飞行器起落架,采用仿生腿足式结构,每个支腿具有三个主动自由度,因此具备了适应地形调节起落架姿态的能力。并且四个三自由度的支腿,使得起落架具备了全向行走的能力,在着陆后可以完成全向行走,提高了垂直起降飞行器在地面的灵活性。
国内关于垂直起降飞行器地形自适应起落架的专利较少,主要是关于小型无人机的自适应起落架和月球着陆器的起落架。专利号为CN111959749A的《具备地形自适应起降和行走能力的直升机四足起落架》中提出了一种采用仿生四足结构的直升机起落架,具备地形适应能力和行走能力。但是该结构每个支腿只有两个自由度,只能在固定工作平面内改变支腿姿态,对地形适应能力有限,并且只能在工作平面内进行单向行走。本专利的起落架每个支腿有三个自由度,周向转动关节可以使支腿有更大的运动空间,具备更好的的地形适应能力和全向行走的能力。专利号为CN209739327U的《一种基于多足结构的垂直起降无人机自适应起落架系统》中提出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多足结构的起落架,采用串联多节结构,对关节电机的驱动力矩要求较大;三个关节串联,结构稳定性不好。本专利设计的起落架每个支腿的第三个自由度是周向转动关节提供,承力较小,结构稳定性好。专利号为CN111746824A的《一种缓冲/行走一体化六足着陆器及其步态控制方法》中提出了一种六足着陆器,每个支腿采用了三自由度机械臂,活动空间有限,并且没有给出着陆前起落架自适应调节的控制方法。本申请的起落架每个支腿采用串联结构,在同样的体积下有更大的活动空间,并给出了着陆前起落架的自适应调节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适应行走起落架及其控制方法,解决现有的垂直起降飞行器起落架地形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相比于已有的各类地形适应起落架,有更好的承载能力,着陆点有更大的选择空间,通过自适应调节控制方法,保证起落架可以根据地形自适应调节姿态,安全平稳地着陆于崎岖不平的地形;并且具备了全向行走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垂直起降飞行器在地面时的灵活性,拓展了垂直起降飞行器执行任务的能力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91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