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变凸度工作辊等效辊形调节范围计算方法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8966.9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061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何安瑞;李辉;邵健;刘超;孙文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付忠林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变凸度 工作 等效 调节 范围 计算方法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变凸度工作辊等效辊形调节范围计算方法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连续变凸度工作辊基本参数和生产记录中预设规格板带的实际窜辊位置;将窜辊量变化范围均分为多个窜辊区间;确定等效凸度函数的斜率与窜辊位置在各窜辊区间中的分布比例最大值间的数学关系及截距与分布比例最大值对应的窜辊区间平均位置间的数学关系;获取分布比例最大值的目标值及其所对应的窜辊区间平均位置目标值,计算出目标截距和目标斜率;根据目标截距和目标斜率,求出目标等效辊形调节范围。本发明可定量计算出优化的连续变凸度工作辊的等效辊形调节范围,而不依赖于板形专家的经验,提高了连续变凸度工作辊的效用,并达到了控制好板带板形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带压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续变凸度工作辊等效辊形调节范围计算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自1982年西马克(SMS)公司开发了连续变凸度(Continously Variable Crown)技术以来,连续变凸度技术在宽幅板带板形控制领域中广泛运用。连续变凸度技术以其可连续改变辊缝形状的特点,一套轧辊就可以满足不同轧制规程的凸度控制要求。连续变凸度工作辊采用特殊的S型辊形曲线,一般为三次多项式半径曲线函数:
y(x)=a1x+a2x2+a3x3 (1)
式中,x为辊身坐标;a0~a3为辊形系数。
连续变凸度的上下工作辊辊形曲线方程相同,呈中心对称布置使用,通过轧辊轴向移位(上下轧辊一般是按相同移动量朝相反方向同时移动)获得可以连续变化的不同的辊缝凸度形状,从而达到控制板带横截面形状的目的。连续变凸度技术的核心是辊形曲线的设计方法。国内不少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对于轧机的上工作辊,公式(1)中的系数a2和a3表示为:
式中,sm为连续变凸度工作辊窜辊行程量;[C1,C2]为连续变凸度工作辊的等效辊形调节范围;L为工作辊辊身长度。
系数a1的确定与辊缝凸度无关,下面列出三种不同设计原则对应系数a1的具体计算公式:
1)若给定轧辊两端辊径差ΔD1作为设计判据,则有:
a1=(ΔD1-2a2L2-2a3L3)/2L (4)
2)若给定轧辊中部辊径差ΔD2,则有:
3)若以某一轧制板带宽度B两端辊径相同作为设计原则,则有:
a1=-a2L-3a3(L/2)2-a3B2/4 (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89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