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内测试指标确定方法和用于航空产品的机内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8762.5 | 申请日: | 2021-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94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牛建超;孙明明;陶聪凌;胡湘洪;张蕊;时钟;王春辉;吴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G06F30/22 | 分类号: | G06F30/22;G06Q10/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宋永慧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试 指标 确定 方法 用于 航空 产品 | ||
1.一种机内测试指标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航空产品的顶层设计指标,其中,所述航空产品为飞机;
将所述顶层设计指标输入预设的航空产品全任务阶段的机内测试指标需求模型;
通过所述机内测试指标需求模型,根据所述顶层设计指标进行战备维护阶段的测试,其中,所述战备维护阶段的测试包括先进行加电机内测试,若加电机内测试失败,则进行维护机内测试;
在所述战备维护阶段的测试完成后,通过所述机内测试指标需求模型,根据所述顶层设计指标进行出动准备阶段的测试,其中,所述出动准备阶段的测试包括先进行加电机内测试,若加电机内测试失败,则进行维护机内测试;
在所述出动准备阶段的测试完成后,通过所述机内测试指标需求模型,根据所述顶层设计指标进行任务执行阶段的测试,其中,所述任务执行阶段的测试包括进行周期机内测试;
在所述任务执行阶段的测试完成后,通过所述机内测试指标需求模型输出航空产品全任务阶段的机内测试指标;
其中,所述全任务阶段包括多个子任务阶段;所述航空产品全任务阶段的机内测试指标需求模型是根据所述多个子任务阶段中各子任务阶段内的检测维修流程信息构建Petri网得到的,且所述航空产品全任务阶段的机内测试指标需求模型是根据所述顶层设计指标构建模型的限制条件以及根据机内测试设计费用构建模型的目标函数;所述机内测试指标包括加电机内测试指标、维护机内测试指标和周期机内测试指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电机内测试指标包括加电机内测试检测率和加电机内测试隔离率;所述维护机内测试指标包括维护机内测试检测率和维护机内测试隔离率;所述周期机内测试指标包括周期机内测试检测率和周期机内测试隔离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航空产品全任务阶段的机内测试指标需求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
将所述全任务阶段划分为多个子任务阶段,并确定所述多个子任务阶段中各子任务阶段内的检测维修流程信息;
根据所述各子任务阶段内的检测维修流程信息和航空产品的第一模型参数指标,构建各子任务阶段的机内测试指标需求模型;
根据各子任务阶段间的活动转换关系和航空产品的第二模型参数指标,对所述各子任务阶段的机内测试指标需求模型进行关联连接,得到航空产品全任务阶段的机内测试指标需求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各子任务阶段内的检测维修流程信息和航空产品的第一模型参数指标,构建各子任务阶段的机内测试指标需求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各子任务阶段内的检测维修流程信息和航空产品的第一模型参数指标,获取各子任务阶段内的检测维修状态及活动;
将所述各子任务阶段内的检测维修状态及活动转化为Petri网中的符号,并根据所述各子任务阶段内的检测维修流程信息将所述符号进行关联连接,得到各子任务阶段的机内测试指标需求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子任务阶段间的活动转换关系和航空产品的第二模型参数指标,对所述各子任务阶段的机内测试指标需求模型进行关联连接,得到航空产品全任务阶段的机内测试指标需求模型,包括:
根据各子任务阶段间的活动转换关系和航空产品的第二模型参数指标,将各子任务阶段间的状态通过瞬态变迁进行关联连接,将各子任务阶段的任务持续时间通过固定时间变迁进行关联连接,得到航空产品全任务阶段的机内测试指标需求模型。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层设计指标包括任务成功性指标或战备完好性指标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
所述第一模型参数指标包括地面停放时间、加电机内测试检测时间、加电机内测试隔离时间、维护机内测试检测时间、维护机内测试隔离时间、周期机内测试检测时间、周期机内测试隔离时间、精确维修时间或模糊维修时间中的至少一种;
和/或
所述第二模型参数指标包括战备维护阶段时间、出动准备阶段时间或任务执行阶段时间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未经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876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性能NiZn铁氧体薄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钢球研磨液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