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粉体物料计量混料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6726.5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19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罗森森;郑英备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5/80 | 分类号: | B01F35/80;B01F35/21;B01F3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文立兴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物料 计量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粉体物料计量混料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一粉体物料计量混料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计量模块,用于接收原料及排出所需目标重量的物料;所述计量模块包括计量称重模块和通过伺服电机(37)控制螺旋下料的伺服下料模块;
计量称重模块,用于检测计量模块在排料前的初始静态重量、排料过程的动态重量、排料完成时的结束动态重量以及排料后的结束静态重量值;
伺服下料模块,用于当理论动态排料重量接近排料目标重量时的寸动排料;
物料混合模块,用于多个所述计量模块排出的物料的混合;
所述物料混合模块包括混料装置(1),所述计量模块包括多个计量装置(2),所述伺服下料模块包括螺旋输送机(5),所述计量称重模块包括计量称重传感器(33),任一所述计量装置(2)包括计量料仓(4)、计量称重传感器(33)和螺旋输送机(5),所述计量称重传感器(33)安装在所述计量料仓(4)的下侧,所述计量料仓(4)的输出端与所述螺旋输送机(5)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螺旋输送机(5)的输出端与所述混料装置(1)连接;所述计量装置(2)还包括暂存料仓(3),所述暂存料仓(3)的输出端与所述计量料仓(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暂存料仓(3)上设置有暂存称重传感器(6);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计量称重模块测得计量模块在排料前的初始静态重量和排料过程的动态重量,所述初始静态重量和动态重量的差值为理论动态排料重量,当所述理论动态排料重量快接近排料目标重量时,降低伺服电机(37)转速实现间隔式寸动排料;
S2、通过计量称重模块测得计量模块在排料完成后的结束动态重量,所述初始静态重量和结束动态重量的差值为理论排料重量;
S3、排料结束后经过一段时间稳定后,通过计量称重模块测得计量模块在排料时的结束静态重量值,所述初始静态重量和结束静态重量值的差值为实际排料重量;
S4、若实际排料重量与理论排料重量的差值在误差范围内,则通过物料混合模块进行混料,若实际排料重量与理论排料重量的差值在误差范围外,则按物料配比加料后再通过物料混合模块进行混料;
其中,所述计量模块开始排料到快接近排料目标重量时,所述伺服下料模块依次采用快速、中速和慢速的连续式排料,当开始降低伺服电机(37)转速实现间隔式寸动排料时,同时停止所述计量模块的计量料仓(4)内搅拌电机(24)对搅拌桨(25)的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粉体物料计量混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料仓(4)内安装有用于实时在线检测粉体松装密度的松装密度测试仪,所述螺旋输送机(5)的伺服电机(37)通过所述松装密度测试仪控制寸动时的转动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粉体物料计量混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输送机(5)包括螺旋输送轴(35)、输送管道(36)和用于驱动螺旋输送轴(35)寸动输送物料的伺服电机(37),所述螺旋输送轴(35)设置在所述输送管道(36)内,所述输送管道(36)的输入端与所述暂存料仓(3)的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混料装置(1)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粉体物料计量混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量料仓(4)内安装有搅拌桨(25),该计量料仓(4)上安装有搅拌电机(24),所述搅拌电机(24)与所述搅拌桨(25)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粉体物料计量混料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松装密度测试仪在线检测所述计量模块内的松装密度,所述计量模块内的松装密度越大,所述伺服下料模块内伺服电机(37)寸动时的转动角度越小,所述计量模块内的松装密度越小,所述伺服下料模块内伺服电机(37)寸动时的转动角度越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粉体物料计量混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S0,暂存料仓(3)向计量料仓(4)排料后,若暂存称重传感器(6)所检测的排料重量与所述计量称重模块的计量称重传感器(33)所检测的进料重量的差值在误差范围外,通过系统报警复位或者人工处理,若差值在误差范围内,则继续下个步骤S1,所述计量称重传感器(33)所检测的进料重量由计量料仓(4)进料后重量减去进料前重量后计算得到;
步骤S4中,若实际排料重量与理论排料重量的差值在误差范围内,且实际排料重量与目标排料重量的差值在误差范围内,以及所述计量料仓(4)进料后重量与步骤S1中所述排料前的初始静态重量的差值在误差范围内,则通过物料混合模块进行混料;若实际排料重量与理论排料重量的差值在误差范围内,但实际排料重量与目标排料重量的差值以及所述计量料仓(4)进料后重量与步骤S1中所述排料前的初始静态重量的差值有任一个在误差范围外,则通过系统报警复位或者人工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672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