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配重式吊篮悬吊系统及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6562.6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1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边宗银;高建祥;任杰;吴杰;李春华;胡世杰;刘佳;李虹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30 | 分类号: | E04G3/30;E04G3/34;E04G5/04;E04G2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8 | 代理人: | 庞启成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重 吊篮 悬吊 系统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配重式吊篮悬吊系统及安装方法,该吊篮悬吊系统包括悬挂机构和悬吊平台,悬挂机构包括水平臂杆、前固定架、后固定架、上支杆、后置埋板和花篮螺栓,悬吊平台包括吊篮、提升机和工作钢丝绳。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配重式吊篮悬吊系统及安装方法,骑墙式吊篮可满足屋面、外墙可交叉作业,节约工期;悬挂机构前后臂及前后支架钢材用量大大减少,无需使用配重,自重轻盈,安装及周转简易快捷,所需人工大大减少,施工成本降低;悬挂机构位于花架梁上,尾部钢丝绳拉结在结构及水平臂杆尾部,主体结构及钢丝绳满足受力要求,安全性能好;适用于建筑带有3‑7m高混凝土屋面花架梁(女儿墙)或外墙及屋面工程需提前穿插作业时的吊篮搭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配重式吊篮悬吊系统及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高层建筑及大型普通商业建筑越来越多,吊篮作为建筑物外立面装饰装修工作平台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项目。建设单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保证外立面美观、大气的效果,往往会出现高出屋面3-7m的花架梁结构(花架梁、圈梁与砌体墙组成屋面女儿墙)。传统的吊篮的悬挂机构均由前、中梁、加强钢丝绳、前、后支架、配重等组装而成,受到材料强度、刚度影响,悬挂机构前后支架不宜过高,致使高花架梁结构无法使用传统吊篮进行施工;同时传统吊篮前后支架及配重均放置在屋面上,影响屋面工程(防水卷材、保温层、刚性层等)的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高花架梁结构无法使用传统吊篮进行施工,同时传统吊篮前后支架及配重均放置在屋面上,影响屋面工程施工的问题,提供一种无配重式吊篮悬吊系统及安装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无配重式吊篮悬吊系统,包括:
悬挂机构,包括水平臂杆、前固定架、后固定架、上支杆、后置埋板和花篮螺栓,所述水平臂杆长度可调,所述水平臂杆设于花架梁上,且所述水平臂杆与所述花架梁之间垫有木方,所述前固定架和所述后固定架分别位于所述花架梁前后侧,所述前固定架和所述后固定架分别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水平臂杆底部,所述前固定架贴合于所述花架梁侧壁,所述后固定架上螺纹连接有顶紧螺杆,所述顶紧螺杆端部设有钢垫板,所述钢垫板能够抵接于所述花架梁侧壁,所述上支杆位于所述花架梁上方,且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水平臂杆顶部,所述上支杆顶部设有滑轮,所述水平臂杆的前端连接加强钢丝绳,所述加强钢丝绳绕过所述滑轮后连接于所述水平臂杆的后端,所述后置埋板设于屋面板或者所述花架梁反坎上,所述花篮螺栓一端连接于所述后置埋板、另一端通过拉结钢丝绳连接于所述水平臂杆的后端;
悬吊平台,包括吊篮、提升机和工作钢丝绳,所述工作钢丝绳连接于所述水平臂杆的前端,所述工作钢丝绳垂设,所述吊篮上设置所述提升机,所述提升机滑动连接于所述工作钢丝绳。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无配重式吊篮悬吊系统,骑墙式吊篮可满足屋面、外墙可交叉作业,节约工期;悬挂机构前后臂及前后支架钢材用量大大减少,无需使用配重,自重轻盈,安装及周转简易快捷,所需人工大大减少,施工成本降低;悬挂机构位于花架梁上,尾部钢丝绳拉结在结构及水平臂杆尾部,主体结构及钢丝绳满足受力要求,安全性能好;适用于建筑带有3-7m高混凝土屋面花架梁(女儿墙)或外墙及屋面工程需提前穿插作业时的吊篮搭设。
优选地,所述水平臂杆包括外杆和套设于其内的内杆,所述内杆能够相对所述外杆滑动,并通过紧固螺钉锁定,使所述水平臂杆长度可调。
优选地,张紧所述加强钢丝绳,使所述水平臂杆的前端上翘3-5厘米,产生预应力,提高所述水平臂杆的前端刚度。
优选地,所述前固定架为三角架,以提高所述悬挂机构紧固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后固定架和所述水平臂杆之间设有加劲肋。
优选地,所述后固定架上设有通孔,所述顶紧螺杆能够穿过所述通孔,所述通孔两侧分别焊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顶紧螺杆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65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试方法以及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角度颈椎按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