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层析氧化铝再生次数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235666.5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606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郭林明;郭铭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智华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F7/44 | 分类号: | C01F7/44;C01F7/142;C01F7/04;C01F7/144;C01F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84 | 代理人: | 胡妍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层析 氧化铝 再生 次数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层析氧化铝再生次数的方法,包括所述层析氧化铝由氢氧化铝制备而成,所述氢氧化铝由种分法制备而成,包括步骤:首先制备得到过饱和铝酸钠溶液;充分冷却该过饱和铝酸钠溶液;向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铝晶种进行多步分解反应,得到不同的氢氧化铝沉淀;收集氢氧化铝沉淀;洗涤并烘干,得到氢氧化铝粉末。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层析氧化铝再生次数的方法,该方法使铝酸钠溶液得到充分的反应,得到多种不同尺寸粒径的氢氧化铝颗粒,本发明所涉及方法结合了不同尺寸粒径的氢氧化铝颗粒的优点,制备出的层析氧化铝颗粒具有更强的再生功能,既能保证其利用率,又能降低被粉化的概率,延长使用寿命,节约制作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提高层析氧化铝再生次数的方法,属于氧化铝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氧化铝经过特殊工艺加工生产得到可用于层析柱中的氧化铝颗粒,层析氧化铝具有无毒、无味、无臭等特性,呈白色细沙状,具有化学纯度高、吸附性能强、溶液透过速率快、层析效果好、再生容易、使用寿命长等特性。
工业制备层析氧化铝的步骤之一即利用种分法或碳分法制备氢氧化铝,但现有的氢氧化铝颗粒易粉化、易被压碎,因此需制备出不易被粉化的氢氧化铝颗粒,以提高层析氧化铝颗粒的再生次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层析氧化铝再生次数的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包括:
一种提高层析氧化铝再生次数的方法,所述层析氧化铝由氢氧化铝制备而成,所述氢氧化铝由种分法制备而成,包括步骤:
S1.充分混合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铝溶液,制备得到过饱和铝酸钠溶液;
S2.充分冷却步骤S1得到的过饱和铝酸钠溶液至30℃-50℃;
S3.向步骤S2得到的冷却溶液内加入氢氧化铝晶种,升高温度进行分解反应,得到氢氧化铝沉淀;
S4.过滤并收集步骤S3中得到的氢氧化铝沉淀,加入新的氢氧化铝晶种,升高温度进行二次分解反应,得到新的氢氧化铝沉淀;加入氢氧化铝晶种后,步骤S3和S4通过分步骤调节分解温度进行两次分解反应,得到尺寸、形态有所差异的氢氧化铝沉淀:分解温度越高,过饱和铝酸钠溶液中的三氧化二铝溶解度越小,析出的氢氧化铝沉淀的质量就越多,在较高的分解温度下析出的氢氧化铝颗粒稳定性更高,同时,随着前期析出的氢氧化铝颗粒越多,后期析出的氢氧化铝颗粒粒径越小,不同粒径大小的氢氧化铝颗粒具有不同的特性,粒径大的氢氧化铝颗粒具有利用率高、装卸方便的特性,而粒径小的氢氧化铝颗粒具有抗压强度高、不易粉化的特性;但若初始分解温度过高时反应很容易进行的不够充分,容易造成铝酸钠溶液的浪费,因此将分解反应分为两步进行既可保证铝酸钠溶液的高利用率、又可以增加分解出的氢氧化铝的含量;且由于两步分解反应的温度不同,得到的氢氧化铝的粒径尺寸也有所不同且不局限于两种,相同重量的氢氧化铝颗粒粒径尺寸越小则具有越大的表面积,其抗压强度越高,越不易粉化,而粒径尺寸越大则层析过程中颗粒的利用率越高,装卸过程也更方便,可以提供更高的稳定性,由两种尺寸的氢氧化铝颗粒混合制得的层析氧化铝具有更好的活性、更高的利用率、更佳的抗粉化能力以及更多的再生次数;
S5.过滤步骤S4所得的全部氢氧化铝沉淀,并收集滤液;
S6.向步骤S5收集到的滤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得到新的氢氧化铝沉淀;此步骤可充分使剩余的铝酸钠溶液再次进行反应,尽可能的得到更多的氢氧化铝沉淀,提高铝酸钠溶液的利用率;
S7.过滤步骤S6所得的全部氢氧化铝沉淀;
S8.收集、洗涤并烘干步骤S4、S5和S7所得氢氧化铝沉淀,得到混合氢氧化铝粉末。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氢氧化钠质量百分比范围为37%-4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智华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智华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56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