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磁珠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233755.6 | 申请日: | 202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58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戴恒;叶东;操艳兰;崔浩东;茹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古宙基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10 | 分类号: | B01J20/10;B01J20/28;B01J20/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磁珠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磁珠粒径大小不均匀,表面能小,核酸吸附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Au‑Fe3O4‑SiO2磁珠,其内核是金纳米球,核外是纳米Fe3O4磁性粒子吸附层,最外层是纳米二氧化硅胶体粒子。通过选择不同粒径的金纳米球和纳米Fe3O4磁性粒子,并控制反应时间,可控制获得的Au‑Fe3O4‑SiO2磁珠的粒径大小,且制备Au‑Fe3O4‑SiO2磁珠粒径均匀,磁响应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磁珠及磁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广泛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从以往的小规模的实验室研究逐渐转变成诸如疾病诊断、基因组测序、疾病基因的流行病学调研等需要大规模的程序化的操作的实用手段。以人类基因组测序为例,需要年复一年的核酸提取、纯化、测序。许多优秀的高级科研人员的大量的时间被花费在简单的重复劳动之中,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同时手工操作的不可避免的不规范性容易造成误差,人类基因组测序一般要重复3次以上,又进一步加重工作强度。
目前游离DNA的提取方法主要有磁珠法,磁珠法提取核酸技术其原理为:采用超顺磁性纳米颗粒,利用在高盐条件低pH下吸附核酸,然后在低盐高pH下分离核酸的原理进行样本核酸的分离纯化,因其只需要在磁场作用下就高效简易地将核酸分离纯化出来,故其能实现高通量自动化标准化操作。
磁珠(ImpetiCbead,IMB)将固化试剂特有的优点与免疫学反应的高度特异性结合于一体,以免疫学为基础,渗透到病理、生理、药理、微生物、生化以及分子遗传学等各个领域,其在免疫检测、细胞分离、生物大分子纯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市面上用于核酸提取的磁珠大部分采用传统溶胀法制备而得。基本思路为采用高分子微球(例如:聚苯乙烯微球)在特定有机溶剂环境中,微球发生溶胀,通透性变好。此条件下,Fe3O4磁性纳米颗粒(粒径一般在几十纳米左右)进入微球中。随着有机溶剂不断挥发,微球通透性恢复正常,磁性纳米颗粒镶嵌其中。虽然此种方法制备过程相对简单,但通过此方法制备的磁珠用于生物样品中游离DNA的富集应用中存在一些缺点:1、粒径不均匀,且为微米级,一般在1-4μm范围内,导致磁珠在溶液中的悬浮性较差,容易沉降,影响和样品中游离DNA的相互作用。2、此种磁珠的比表面积较小,可供于DNA的结合位点较少,需增大磁珠用量,才能达到有效分离样品中DNA的目的,增加了成本。3、嵌入高分子球中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粒径太小,磁响应不强,影响磁性分离过程。4、高分子基底材质容易造成较强的非特异性吸附,容易引入杂质,影响下游DNA的检测。
金纳米粒子,尤其是金纳米球具有优良的电学、光学性质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易与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肽)稳定结合,在分子识别和生物标记方面有广泛应用。近年来,金纳米球的制备工艺趋近成熟,颗粒均已,尺寸可控的金纳米球已可以大批量制备,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同尺寸的金纳米球销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古宙基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太古宙基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2337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工用新型化工物料筛选机
- 下一篇:一种展览用服装展示设备